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错例分析.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错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错例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错例一 【错例来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22页第3题。 【错题再现】在下图中,用阴影表示算式的意义。 ÷3= 答题情况 图1 图2 图3 【题意解读】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运算意义的理解。 【情况说明】学生出错的情况主要有以上几种:一是用阴影只表示出得数(如图1),约占23%;二是只表示出了,而对于“÷3”则无从下笔(如图2),约占30%;三是表示出了整个图形的,又表示出了整个图形的(如图3),约占8%,主要集中在后20%的学生。 【原因分析】分数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此类知识的经验基础,教材的配套练习量也不够;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动手操作,再到几何直观,最后将算式与操作、图形相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算式的意义,知识的学习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而此题却以逆向思维为主,将抽象的算式用几何直观来表示出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对学生来说,难上加难。另外,此题需先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9格的,即6格,再将6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再涂上阴影——在这个过程中含有两个整体,分别是总数9格和9格中的6格。而这对于后进生来说,非常难。如果将过程分解得再细致点,此题需要经过: (1)数数,得出共9格; (2)9÷3=3(格)。将9格平均分成3份,每份3格; (3)3×2=6(格)。取2份,即6格,涂阴影; (4)6÷3=2(格)。将涂阴影的6格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格; (5)取1份,即2格,再涂阴影。 【教学提示】综上所述,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操作活动,呈现清晰的几何直观,暴露完整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算式的意义,并应用逆向思维,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1.动手操作。根据算式的意思,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将过程细化,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积累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抽象学习建立现实基础。 2.几何直观。将操作的过程通过几何图形展示出来,请学生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首先将整体进行平均分,取相应的份数;其次将所取的份数再进行平均分。 3.建立模型。回顾操作的过程,结合算式想象每一步的关键点,并说给同桌听。 4.有效练习。设计有效的相匹配的练习,重视对思维过程和算理的考察,包括基础题、变式题等,加深学生的记忆痕迹。 【延伸拓展】先在下图中涂色表示,再按除法算式分一分,并填空。 ÷2=( ) ÷2就是求的(—)是多少。 如上题所示,将题目的要求细化,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将抽象的算式与具体的图形、操作的步骤、意义等建立联系,最后通过填空将思维提升到算理的概括与理解上来。 错例二 【错例来源】课堂作业本第24页第3题 【错题再现】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 =÷+÷ =+ =2(√) 【题意解读】分数四则运算的熟练掌握情况。 【情况说明】学生的错识情况如上,约有48%的学生认为是对的。学生将乘法分配律“负迁移”到分数除法,有简便运算的意识,但对于除法意义理解不够全面。 【原因分析】在本册单元一分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中,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而且学生练习得较为扎实。“因为乘法有分配律,所以除法应该也有分配律”——在问及想法时很多学生是这样想的。确实,除法为什么不能有呢?而且学生还举例 (+)÷ =÷+÷ =2+ =2 ——在计算这类分数除法算式时却可以有类似“分配律”的应用,说明分数除法里也有除法分配律。 【教学提示】学生的想法很合理也很正常,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那么,面对这样的错例,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辩证地思考问题呢? 1. 充分肯定学生的猜想。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未知的新知识进行大胆地猜想和推断,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步提高。 2. 引导学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应用“除法分配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反证。遵循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得÷(+)=÷=,一般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除法分配律”得到的结果2不一致,可以肯定是对的,“除法分配律”是错的。 3. 观察对比,突出本质。 (+)÷ (+)÷ =÷+?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