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象(一).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意象(一)

菊 花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 屈原与菊花 “春兰兮秋菊,传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礼魂》)春兰高洁清雅,秋菊隽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洁之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屈原汲汲于修养, “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 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 元稹《菊花》:“秋绕舍似陶家,编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朱淑真“宁可抱香株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板桥《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李清照与菊花 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⑴同意。不直说重阳不见菊花,而说不知它到什么地方躲避重阳节了,把菊花拟人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2分)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2)表现了作者愤世的情怀和高洁的志趣。(2分)它是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寄情于物)(借物抒怀)(2分) 桃花优美的姿容,妍丽的色彩,勃勃的生机,现身的绝好时节,使之成为春天无可挑剔的形象代言人。 “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如果说,梅花是报春使者,那么,桃花的绽放却是真正宣告了春天的到来。 尤其是一种称之为小桃的桃花开得更早。 待到阳春三月,桃花当令,树染胭脂,枝挂红霞,此时此节桃花真是占尽人间春色。桃花舞春风,花影摇红,春意浓浓。 李白有诗:“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杂歌谣辞·中山孺子妾歌》)抒写的是对桃花艳冠群芳的感叹。 而“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也在暗示着桃花在春天的舞台上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主角。 由于桃花醒目的形象和在春天时里的独特地位,它成为突出的时空标志物,成为命名物象的重要依据。最典型的莫过于桃花水。春季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是谓春汛,此时正值桃子花开,遂名之为桃花水、桃花浪、桃花汛、桃汛。 如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亦云:“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此外,春雪也常被人们称为桃花雪。      桃花花色艳丽,花朵大而多,展示的是娇艳、柔媚的形象。这种自然特质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春女子。我们应该注意到柳条所比的是女子的身段,而桃花着眼的则是女子亮丽的容颜,怒放的花朵与迷人的笑靥之间确实有着非常贴切的可比性。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表面上看似摹写桃花盛开之貌,实写佳人。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终成家喻户晓的经典组合。自此以后,桃花与佳人的关系一直笙歌不绝,只是有所泛化。 至清代,我们能看到美人血溅诗扇,画家点染而成的是桃花,而非梅花抑或荷花(孔尚任《桃花扇》),曹雪芹安排佳人林黛玉去埋葬的也是桃花。这些与其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作家的刻意为之,是作家的文化心理积淀使然。可以略带夸张地说,有佳人处皆有桃花,有桃花处时有艳遇。 时至今日,男子如有艳遇则谓之交了“桃花运”,男子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