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关系-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关系* 本文采用测验法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进行全面的测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仁慈、正义、超越自我、勇气、智慧与知识等五个美德都对亲社会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共同作用的预测率达到53.7%。
中小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亲社会倾向 多元回归分析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自愿使他人获益的行为,包括助人、分享、谦让、合作、安慰、捐赠、自我牺牲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帮助他们养成帮助他人、友善合作以及学会分享等亲社会倾向是他们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的方面,所以心理学者做了大量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潜在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重点研究三方面的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感体验以及积极组织环境,目的是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上述三种积极心理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生活品质。自从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在2000年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后,积极心理学引起了教育专家、心理学者的普遍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或者只是从理论上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实证研究较少,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和个体其他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几乎没有。为了填补空白,本研究试图通过测验法来考察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之间的关系,拟证实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其亲社会倾向的出现有促进作用,为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5289名中小学生参加,其中小学生2257人,初中生2401人,高中生为630人。
2.工具
(1)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儿童版(VIA-Youth)
本研究采用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儿童版(VIA-Youth,Park和Peterson等人编制)来评定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问卷包含六个分量表――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超越自我,一共有198个项目,适合用于10~17岁的中小学生。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7。
(2)亲社会倾向问卷
本研究测量中小学生的亲社会倾向是采用寇?、洪慧芳2005年修订的PTM(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这个量表包括以下六种亲社会倾向:匿名、公开、利他、情绪性、依从和紧急。其中匿名的亲社会倾向指帮助者在受助者不知道他名字的情形下出现的助人倾向;公开的倾向指帮助者在公开的场合或者有他人在场看见的情形下出现的助人倾向;利他的倾向是帮助者为了减轻他人痛苦而对他人实施帮助的助人倾向;情绪性倾向是指帮助者在具有情绪唤醒的情形下产生的助人倾向;依从倾向是指帮助者在别人提出请求的情形下对他人实施帮助的助人倾向;紧急的倾向是指帮助者在他人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实施帮助的助人倾向。六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匿名的、公开的、利他的、情绪性的、依从的、紧急的分别为0.778、0.708、0.755、0.726、0.738、0.561,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别为0.758、0.494、0.801、0.789、0.800、0.803,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指标。
3.统计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倾向的相关分析
表1表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表1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的相关分析
注:**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指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2.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美德与亲社会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2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美德与亲社会倾向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在逐步回归分析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仁慈美德首先进入回归模型1,说明此美德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最为密切,正义、超越自我、勇气与智慧与知识等美德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P 2.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正义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正义美德能够促使中小学生出现更多的亲社会倾向,因为拥有更多正义美德的中小学生更加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善于从大局出发,平等对待团队成员,尊重团队的目标和规范,忠于团队,自觉维护团队利益,为团队建设尽心竭力,所以容易出现亲社会行为。S.H.Schwartz(1977)认为,个体的行为受社会规范影响和支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