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哲学和人生》课程引导式教学
中职《哲学和人生》课程引导式教学 摘要:《哲学与人生》是中职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探索了提高课程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引导式教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68-02
《哲学与人生》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德育课程。该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法分析
我国的传统哲学课程观念较为滞后,教学上存在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影响了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职生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不足,对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理解起来很困难,哲学这门课程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上进入角色、产生共鸣,于是教学变得死板、机械、沉闷。
因此,将《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就显得异常关键了。通过课题研究,可探索增强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将情境导入法、多媒体教学法、心理疏导法、励志名著导读、视频教学法等纳入课堂教学创新探索中,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方案。既让学生了解哲学中与人生发展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学生特点和任课教师分析
《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已经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等知识,但面对人生选择仍不知所措,甚至毫无选择意识,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思维比较简单。因此,应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提高《哲学与人生》的课堂效益,是德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任课教师对所教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终极意义来对待《哲学与人生》课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才有教好该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到教学中,即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不会气馁,更不会轻易放弃。因此,教师必须是有活泼心智的爱智者,能在课堂上产生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
三、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思路
在教学设计方面,通过多媒体、视频、案例故事、心理疏导、励志故事等方式进行探索,形成了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方案,增强了《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1.案例导入法。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创设实际情境,结合案例引出问题或人生哲理,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师可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凸显课程的实用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形成对哲学知识和人生的正确认识。然后,通过情境让学生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运用案例导入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最好选择学生日常学习或生活中人人皆知的经典案例,如第一届《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的事迹、影帝王宝强等名人的奋斗史,等等;②提出的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③不以说教的方式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
2.心理疏导法。《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外,还可在课余时间通过心理测试、参与学生活动、交友谈心及作业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例如,学生刚入校,可让学生以“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入校后的心理状态,为下一步开展心理疏导和理想教育摸底。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都是缺点,没有优点,流露出自卑的心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质疑,流露出对未来彷徨的心情;还有的学生对社会道德缺失的现状非常困惑……又如,通过《人际关系测试题》,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心理方面的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