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文言篇目看儒家道统思想.doc

从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文言篇目看儒家道统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文言篇目看儒家道统思想

从入选初中语文课本文言篇目看儒家道统思想   摘要:道统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中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篇目很好地体现了道统思想的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初中生对儒家道统思想的认同感。 关键词:道统思想;初中文言;传统文化 “道统”一词是由朱熹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若只谓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其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朱子语类》卷十九)“《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四书集注 朱子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起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子,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 韩愈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道”,概括起来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 一、认同意识 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自觉自愿的认可、赞同、接受、遵从乃至尊崇,它不仅仅是主体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简单的知识性的同意和接受,更是主体对意识形态在心灵深处的相通相融和在情感、意识上的归属感。 周敦颐是公认的理学先驱,他主张文以载道,而且认为“道”就是道德。他主张“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通书 文辞》)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实践他的文学主张的典范之作。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天性。这些天性给人以洁身自好、心胸开阔、行为端正、虚怀若谷、美丽端庄、慎独的美好启迪。作者要表明自己的处事原则,既不孤高自许,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做一个行中庸之道,正直、高尚的君子,做廉洁、进取、受人敬重的入世清官。散文通过将自己独爱莲、陶渊明爱菊与世人爱牡丹的风气作对比,委婉地歌颂了自己与陶渊明一样的洁身自好、节操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批评了宋朝时期追名逐利的恶俗世风,表达了希望世人能像自己一样向陶渊明那样的贤人学习,扭转不良世风的愿望。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与美学情趣,并把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花的自然特点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周敦颐《爱莲说》中所崇尚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精神追求是对儒家思想的核心“礼义道德”的自觉认同。 二、正统意识 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为何作者身居陋室而能“自得其乐”,不觉其陋呢?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我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品德高尚,“惟吾德馨”,那么即使身处陋室又“何陋之有”?文章开头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如溪流直下,十分自然地引出正题,而绿苔、青草、素琴、金经这些富有色彩美的点染,更使陋室光彩照人、别有洞天。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好像西蜀杨子云的亭子,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抱负远大,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联想到《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刘禹锡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被贬谪到边郡。因他不阿谀逢迎,县令只给他德胜河边一间半房子用来居住,刘禹锡看到附近有一排杨柳树,就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表现了其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心怀天下的抱负。知县见此,就给了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即将居室减至斗室,但刘禹锡仍然在斗室中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还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他以文明志,表现了其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透过《陋室铭》,人们读到的是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出师表》中诸葛亮摆正自己臣子的地位,向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向后主推荐贤臣、自叙身世,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是为了取得刘禅的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三、弘道意识 《论语》上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