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女性哥特视角看《呼啸山庄》中三个女性形象
从女性哥特视角看《呼啸山庄》中三个女性形象
[摘要] 许多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因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通过探讨女性哥特视阈中《呼啸山庄》的三个女性形象,即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凯西在情节发展中各自不同的哥特式体验,以及其深陷困境、拼死抗争及反抗胜利的情节线索,可以感悟到隐匿在小说巧妙复杂的叙述方式之下女性体验的恐惧、疯癫的根源,及其不朽的文学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关键词] 《呼啸山庄》;女性哥特;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5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5-0145-05
一、引言
从小生活在英国约克郡荒原上的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荒原造就了她自由不羁的个性,也为她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世界。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曾被评论界斥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一部恐怖、令人作呕的作品”,也曾被人解读为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不仅没有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反而成为传世经典而大放异彩。近半个世纪以来,评论界又掀起了一股《呼啸山庄》的研究热潮。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故事发生在英格兰约克郡荒僻的环境中。一天,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捡回一个弃儿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与呼啸山庄的小主人凯瑟琳朝夕相处,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天真烂漫地成长,并且在对以辛德里为代表的社会成规专横暴虐的压迫的奋起反抗中,建立了一种牢不可破的特殊感情。恩肖夫妇去世后,辛德里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他将希斯克利夫视作仆人,并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婚姻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作品中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蕴含在阴冷、暴力而隐约透出神圣温情的背景中,充满强烈的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展现了一个独具风情的小社会:这个社会由两个孤立的山庄和萧索神秘的荒原组成,这种背景使小说在令人战栗的恐惧中凸显出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其生机勃勃而又详尽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象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其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的杰作,可以说这部小说是19世纪初期约克郡物质和社会生活环境精确的写照,异乎寻常地赋予读者那种与现实主义小说相称的快乐。[1]
作为一部哥特式小说,《呼啸山庄》①拥有典型的哥特元素:落难的美丽女子遭遇邪恶的男性纠缠却无处可逃,表现人性的阴暗面――欲望、暴力、疯狂、复仇等。在情感效应上,对危险恐怖事件的描述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悬疑和恐惧。《呼啸山庄》以其自身浓烈的色彩,以及对人物心理、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色鲜明细腻的描绘,使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神秘、巨大无比的力量;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吸引着读者全神贯注于作品,沉浸于小说的氛围中,其每一根神经都感到神秘的紧张感。可以说《呼啸山庄》独特持久的魅力与其哥特小说的特点密切相关。本文试图运用女性哥特小说理论分析解读《呼啸山庄》中三个具有哥特气质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各自不同的哥特式体验,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人格自我分裂的困境、自我牺牲的拼死抗争以及最终获得独立自我的过程。
女性哥特小说研究是女性主义批评与哥特式小说研究的结合,正如朱利安?弗利诺在《女性哥特》的导言中对“女性哥特”定义的那样:“它基本是无形的,除非是作为一个寻找过程;它利用破败的古堡或密闭的房间等传统空间意象来象征文化和女主人公二者;作为一种心理形式,它激发恐惧、愤怒、敬畏等各种情感,有时引发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女性性欲、女性生理和生殖的恐惧和憎恶;它往往采用一种质疑叙事本身的合理性的叙事形式。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父权制范式,父亲在场而母亲缺席,女性由于不是男性而残缺不全。”[2]女性哥特式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女作家可以借此探索女性对处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助和禁锢所带来的根深蒂固的恐惧。[3]59女性哥特是“一种表达女性内心隐秘的抗争、幻想和恐惧的文学体裁”[4]90。 以此为视角,我们能够发现女性自身对父权制度的抗争,对这些因素的挖掘研究能更有力地阐释女性焦虑、恐惧的根源,揭示出包括当时的贫富矛盾、阶级问题等意义更为深远的意识形态问题。
二、凯瑟琳:两难困境中走向自我分裂的女性
凯瑟琳的形象象征了一种微妙复杂的文学策略,这种文学策略赋予19世纪女性小说以革命性的锋刃[5],即哥特元素的巧妙运用。在艾米莉?勃朗特笔下,凯瑟琳是一个矛盾体。少女时代的她生性活泼开朗,任性狂野,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但成年后的凯瑟琳在社会习俗面前却显得很软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