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密斯·凡·德·罗建筑浅议东西方思想文化会与
从密斯·凡·德·罗建筑浅议东西方思想文化会与 [摘 要]思想哲学影响建筑哲学,东西方对于空间的理解相同。通过“有”与“无”、“实”与“虚”、“内”与“外”和对密斯
[关键词]建筑理论 少就是多 通透 空间 西方建筑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317-01
无论东西方,人类对于城市建设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不一而同。而任何一种理念的形成,都会受到哲学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样的,建筑理论也是一样。文章通过对密斯
一、“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与东西的思想文化
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这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体现在设计作品中的是各个细部精简到极致的境界,结构本身便可升华为建筑艺术。自由空间、流通空间、全面空间是它的具体内容。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大楼前的广场就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
而这种“少就是多”的含义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一大片空白的意境之中。当然,“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二、“有”与“无”――自由空间
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认为,所有存在于自然中的力都是由一对反作用力控制的,这就是“阴”(无)“阳”(有)。为了达到完美的和谐,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互为补充,力求统一。这种关于反作用力之间协调统一的理论就是道,它是世间万物所内在的,隐含在万物之中的创造意志。所谓“有生于无”,“有无相生”。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没有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三、“实”与“空”――流通空间
20世纪20年代,密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抛开由墙体限定出的空间形态不论,而是进入这个围合体的内部,进入“墙体之间呈序列展开的空间与虚空之中,空间的活力要比墙体本身更为重要”。进入一个能让人们体会到强烈自由感的空间中去,这就是密斯自由空间的理念:精心地去除空间周边限定而不是去围合空间,此外还要有空间的感觉,这对密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的钢立柱,借助一个十字形构件结构,墙的存在被“虚化”。 镀上了镍的柱子的表面含蓄地矢量化四周的“空”。建筑空间使得喧嚣之声和闲聊之语一扫而空。巴塞罗那德国馆就是把“无”和超自然带入现实世界的一个尝试。
吐根哈特住宅,就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宅底层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仅以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使得作为起居的各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联系的空间。内部空间流通的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是“实”与“空”的完美诠释。
“实”与“空”这种超越人为限制空间的渴望,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思想的体现,他认为宇宙就是“太虚”:有形的限定和无形的虚空,由此而生为永恒的变化。“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这之中,天地统一体即是自然的“太虚”。空间形态的构成除了墙和柱,也包括天然形态和物体。
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古代的文人和园林工匠早已精通了这种通透的流动空间的创造和应用,朝多个方向开敞的亭子正是这种无言的通透建筑。并且在《园治》中将其理论化:“步易景移”、“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中国造园者们千百年思想的总结,方寸之地中的千山万水是他们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文人对这种空间的理解与密斯极其相似。
四、“内”与“外”――全面空间
人们在空间内的体验或者对空间的想象,会引发身体与思想的对立,空间变成了一个场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体验到的或者联想到的类似墙面的边界,会让人产生“身在其中的感觉”。
“全面空间”可是说是从“流通空间”中发展而来的。在“流通空间”中,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把其中的边界(如隔墙)移走时,就形成一大片空间。密斯认为“以不变应万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