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例说利用对联进行历史辅助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说利用对联进行历史辅助教学

例说利用对联进行历史辅助教学   对联是我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形式对称、构思奇特、文字精炼、节奏鲜明、引人入胜的特点,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由于许多对联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关联,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历史》教材,就引入了许多对联文献资料,令人耳目一新。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使用好具有史学价值的对联,它对传承国粹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运用对联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这一环节。导入的形式、方式很多,在历史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对联导入,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案例一: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先看一副对联,请指出对联里说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砌墓修墙,残士毁文,多行暴政千夫指;并国设县,铸钱定制,一统神州万代功。”学生回答后,笔者接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个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有关历史,看一看是否如对联所说,让我们走进秦朝探究其中的究竟――“秦王扫六合”。 案例二: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上课伊始,幻灯出示一副对联:“四项基本原则奠千秋基业;三中全会精神开一国新春。”问:此对联指出的史实是什么?学生自然回联想到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然后顺势进入新课学习。 如此导入新课,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路迅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二、引用对联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一: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时,要求学生理解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时,通过展示军校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对联,很容易地理解了其宗旨,即要造就大批不贪生怕死、不谋求私利的将领和士兵,以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国。 案例二:在学习《马关条约》的时候,笔者也曾使用这样的一副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教师在对对联的出处和内容的讲解后,学生清楚地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即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联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运用对联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案例一:在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时,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让学生评价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也是我国古代以机智见称的名人之一,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很多,但多是对其忠心与机智的赞美,学生的发言也都是赞美、崇拜之词。学生发言之后,笔者出示了成都武侯祠中清人赵藩撰写的一副对联,其联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向学生讲解了此联的意思后,笔者总结说:“此联见解独到,在众多评价诸葛亮的对联中我独喜此联,原因在于此联不是一味地颂扬诸葛亮的智慧与忠心,而是一分为二地评说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与过。”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使用对联,既增加了课堂兴趣,也起到了提高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案例二:在学习近代史时,不可能不提到李鸿章。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心中的李鸿章,学生对他的评价是一片骂声,对他的评价持否定的态度,比较片面。笔者适时地出示了严复评价李鸿章的一副对联:“是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此联对李鸿章的评价十分客观,对于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大有益处。 四、运用对联串联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记忆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问题之间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不过有些历史规律学生不会把握,有些复杂的历史问题学生不易认清,复杂而零散的历史知识学生不会归纳。所以,在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复习时,许多学生对历史的知晓只剩下一鳞半爪,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串点联线、梳理归纳。根据复习的内容,教师可借助对联进行串点联线。 案例一: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之间的重大事件时,笔者引用了一副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此联既是对慈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嘲讽,表达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又包含了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之间的重大事件:1874年,清政府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