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站仪在低等级公路工程测量中应用和方法
全站仪在低等级公路工程测量中应用和方法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程测量手段也得到了更新,全站仪这种集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计算机为一体的全新测量仪器,在近几年来的测绘战线上越来越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中、小型工程、低等级工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就有关全站仪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浅谈了全站仪在低等级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对充分发挥全站仪先进性有些帮助。
关键词: 测量; 低等级; 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48-02
一、利用全站仪进行导线复测
公路线性的平面控制,主要由导线进行定位,其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线测设的质量,在低等级公路中曲线多,而且半径小,传统的测设方法是经纬仪测角,用钢尺量距,这种方法费事费力、效率低,且地形起伏较大时精度更低,全站仪的出现满足了此要求,计算工作也大为减少。
1.导线测量
全站仪首先应存贮好所测的转点坐标,在转点上安置好仪器后,调出存贮坐标,后视前一测点,仪器能准确获得水平盘读数,并对下一点进行坐标计算,并自动存贮。
2.导线平差
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所测结果存在误差,必须对测得数据进行平差。全站仪按单导线形式进行平差,差值采用等权分配法计算,比较方便简单。
二、利用全站仪进行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就是根据中线控制桩和导线点将设计图纸的公路中线反映到实地,故又称中线恢复和中线放样,恢复中线方法很多,但在低等级公路尤其山区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放样是最好的方法。极坐标法就是利用中线点与导线点之间的坐标关系放样中线点。如图1,P点为公路上的中线点,坐标为(XP,YP),A、B为导线点,坐标分别为(XA,YA),(XB,YB),P点与A点极坐标关系用A点到P点的距离SAP,坐标方位角αAP表示,即:
SAP=√((XP-XA)2+(YP-YA)2) αAP=tan-1((XP-XA)÷(YP-YA))
全站仪就是根据极坐标法原理设制了一套放样模式。只要确定后视方向和所放点坐标就能自动计算待定点的角度偏差值和距离偏差值,根据偏差很快确定出中线点。通常微调角度使角度偏差处于0°0′00″锁定后,再沿仪器方向前后移动棱镜使距离偏差为0,速度快,精度高。其点位误差为:
M=√((S*ma)/ρ)2+ms2) ,式中:ma―测角误差(″);ms―测距
误差(mm);ρ=206265
三、快速进行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公路测量的主要手段,但受地形条件影响很大,用水准仪测量速度慢且准确度不高,利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无须受限制,只要两点通视即快又准确,全站仪利用三角高程的原理设置了一套直接测定两点间高差模式,如图2所示:
当输入测站高程和仪器高时可以直接计算出待测点高程,HB=HA +h-V+△;
其中:HA―测站点高程; h―仪器高;V―棱镜高;△―仪器测得高差
低等级公路测量中利用坐标放样菜单中的“确定新点”,“极坐标法”测量点位高程速度快,精度也高。如图3棱镜高设置在同一高度,依次可直接测得a、b、c、d、e、f…坐标和高程,将测得数据存入仪器内存,而后传输到电脑中进行处理,很快就可得到地面高。
四、进行涵洞测量放线
通常涵洞曲线上轴线放样较复杂,首先计算中心到两边A点,B点的距离,用丈量法直接交汇出中心桩,然后再在中心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拨某个角度(需要计算),在低等级公路中,涵洞中心往往在处于坎沟处或坡角处,高差大架设仪器较困难,因此利用全站仪可不受地形限制,很快可以放出曲线上涵洞中心桩及轴线并测得各点高程,首先根据给出涵洞的设计资料,如:中心桩号;斜交角;涵长等, 可根据邻近桩号点的坐标推算出中心坐标以及轴点上坐标,然后置仪器于已知导线点上,同放样中线点一样放样各个点位,如图4按正交计算式如下:(如利用纬地、海德公路软件计算坐标更简便)
SAB=√((XB-XA)2+(YB-YA)2);
αAB=tan-1((XB-XA)÷(YB-YA));
θ=cos-1((S12+SAB2-S22)/2S1×SAB);
αAM=αAB±θ(左偏取+, 右偏取-,)
γ=S1×180÷(RΠ);
αoM=αAM±(90-γ);(左偏取-, 右偏取+,)
XM=XA+S1×cos(αAB±θ);YM=YA+S1×sin(αAB±θ)
L左:XL=XM+L左×cosαoM;YL=YM+L左×sinαoM
同理可求得:L右:XL=XM+ L右×cos(αoM+180)
YL=YM+ L右×sin(αoM+180)
如果斜交,则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