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思索研究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思索研究 摘 要: 近几年,文言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重要性的灌输,提倡诵读,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文言文方面的修养。
关键词: 必要性; 诵读; 理解; 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91-01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语文课本上所刊登的篇章又大多是脍炙人口的传诵名篇。可是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远,初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目前,文言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和名篇,没有互动,没有激情。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面对文言文教学中由目标和方法的失衡所造成的两大误区,我们不能不深感,立足于语言客体的特点,引发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建构,重新切入来探索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轨迹,从而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何等的必要。文言文诵读,是传统的塾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其实,耳又何尝未到?对这一主体学习的心智活动,朱熹形象具体地指出了古人对诵读方式、要求、作用的理解。体现出中国传统教学一贯倡导的体验感悟的特点。
诵读(朗读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除此别无他法。但在诵读时应注意句读,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来读去,通过口、眼、手三条渠道,字、词、句自然而然地进入大脑,课文的内容和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一、教师范读
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引导学生读通古文。这里的范读,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教师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正字,同时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感知,通读全文
以读通为标准,以速读作为检测方式,检测内容主要为字音(生字、异读)和句读(节奏、停顿),由慢而快,渐次提速,声音由低到高,以了解所读语段或语篇的概略,即“写的大概是什么”为目标。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加上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纠正。
三、精确性阅读
这是在初读感知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来反视词句的意义,而不只是默记页下的注释,串通注释而为译句。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对阅读目标实现精确化阅读,就是一字一句地细细咀嚼,体味其中的深意。首先,确定精确性阅读的目标。根据文言文后面出现的题目确定它们都是在文言文中什么地方出现的,在文言文中用铅笔把它们标出来,然后,结合前面的印象,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现象,即词类活用、通假、句式等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推敲,尽量做到不漏掉任何一种语言现象。学生理解了文意之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实际,挑选一些能体现文章主要思想内容的重点语句和句式,让学生进行对译练习,学生译得不准确的,教师给予必要纠正。
四、精读理解
精读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边读边思,边思边批,在批点评注中来加深理解或记忆,也就是说以读为线,以疑为点,由解疑扩展成语片,形成知识网络,互为关联。把词义融入文本自然地掌握。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明”。对一篇优秀的文言作品的学习决不仅是做到能通顺地翻译,而是要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艺术特色。研读是质疑、解疑性地诵读,带有分析思维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时需要教师首先对作品有一个独到的理解,进而能够提出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
五、美读讨论
品读重在文本的言内之旨,那么美读就在于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由诵读者“美美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美读入境,感受文旨文情。美读是使学生感受文旨文情,进入角色内心,激起情感流动的重要鉴赏手段。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