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高职教育文化功能思索
关于高职教育文化功能思索 【内容提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同样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功能,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文化功能往往被人忽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历史新阶段,深入认识和有效放大高职教育的文化功能,对于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化功能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陈伟,仙桃职业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12-02
一、高职教育文化功能被忽视的原因
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就此而言,高职教育同样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功能。但是,由于下列三种主要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文化功能往往处于不被重视的境地。
1. 高职教育政策导向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在21世纪初期主要是由社会问题所驱动。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高职教育担当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力军的角色,满足了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扶贫工程,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由此得到了彰显和发挥。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文化功能却长时间处于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虽然国家也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承担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任务,但就重视的程度和制定的措施而言,仍待进一步加强。
2. 社会总体认可度不高
由于传统观念、就业去向等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不乐观。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战略明确但政策支持尚有缺位,规模扩张迅猛但内涵发展尚不平衡,办学理念确立但运作难度不小,优秀学校个案突出但社会总体认可不高。另一方面,对不少家长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实属无奈之举,加之重高学历的社会风气沿袭已久,使得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源的日益紧张,高职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加之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地毯式宣传、传销式招生、粗放式办学、盲流式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职教育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家长和学生对于高职教育的不信任感。其本应承载的文化功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高职院校的心理定势
我国高校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学术型大学,第二种类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三种类型是职业技术高校,以学习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为主,培养不同层次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我国高校序列中的末端,高职院校虽就数量而言已占普通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但多由若干所不同类型的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一般不长,投入、设施、师资等方面严重不足,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仍然不小。基于现实的考虑,高职院校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专业建设、师资提高、校企合作等方面,试图以显而易见的成绩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更大的支持,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高职院校在办学实力、服务能力、文化底蕴等方面均与本科院校相距较远,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从而不同程度地存在避谈或少谈文化功能的倾向,即使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校园内外就文化建设或文化传播做一些文章,但也大多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二、发挥高职教育文化功能的路径选择
一般而言,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传递、选择、创造三个方面,这可作为探讨高职教育文化功能发挥路径的理论前提。
1. 适应职业流动
职业对从业者不仅具有经济性功能、社会性功能,还具有教育性功能,同时也是个人获得非经济收入(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的主要渠道。高职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提供支撑的教育,其职业性十分突出。近年来,高职教育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一方面将职业标准和流程要求融入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等形式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职业的魅力和前景并逐步建立起对职业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进步,工作的流动性已成为一种就业特征、一种工作领域的常态现象。个体不再局限于一两个组织内完成其职业生涯,而必须经历多个组织、多个岗位、多种职业,这意味着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职业生涯充满了不确定性,面临着频繁的职业流动。高职教育如果将“某种职业”理解狭隘化,局限于学生所学专业指向的职业,满足于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学生在面对主动或被动的职业流动时就会手足无措。因此,高职教育要从引导学生适应就业面扩大到适应职业流动,提升学生重塑自我的意识,增强转换职业的能力,在不确定性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到从容调整、主动适应,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 塑造“高端”学生
高职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