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刍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美感教育
刍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美感教育 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特殊载体,在美感教育中该起什么作用呢?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认识。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就是所谓的美育。它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多项教育的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又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就明确地肯定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它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的有机统一。《课标》肯定了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重要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明确指出,语文课同时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
既然语文课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那么文学作品阅读就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活动实施过程中,既要落实知识点,帮助学生读懂弄通课文,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使其受到教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意见
1.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寻教材的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前提。
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为我们对学生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第二段、第三段与第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济南城外的远山,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审美,宜采用默读、朗读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美。还可以结合课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把雪后济南的山景在头脑中具体化,形成一幅“水墨山水画”,再通过朗读、背诵,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一个审美感知的引导就圆满实现了。
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阕描写了北国雪景,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纵横千里的银色世界;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诵读为主,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正置身于广阔无垠,白雪纷飞的北国大地,想象自己正站在雪峰之巅,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的红装素裹,去领略祖国壮丽河山的美景,从而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鉴赏是指对文章的欣赏和鉴别,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欣赏,指审美情趣、感受和体验;一是鉴别,指审美能力和判断、评价能力。具体来说,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了解它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其中,通过想象、联想,去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情景,理解其思想意义,领会其精神实质,接受其情感的熏陶。
教育家叶圣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有四个人同时阅读《孔乙己》,其一是“匆匆读过的”,觉得本文仅写了一个“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得没什么意思;其二,“有耐心去鉴赏的人”,认为文中有关“回”字的四种写法没写出来,恰是文章的成功之处,如果写出来,反倒“索然无味”;其三,和上面一种人一样,能够耐心去鉴赏,他认为文章写出了一个“绝不同于一般瘪三的孔乙己”;其四,是一个“深深体味了世味的人”,他最欣赏的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一句,认为它传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鉴赏能力不同的四个人有四种不同的鉴赏感受,可见鉴赏能力高下也将直接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通过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