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院有关幸福时光(散文).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鲁院有关幸福时光(散文)

和鲁院有关幸福时光(散文)   1 2003年9月的那天上午,我收到了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的通知书,上面的报到日期为9月3日前。拆开这份挂号信,我凝视了足足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内,我的办公室电话一直都在叫个不停,手机的“未接来电”是34个。我知道,鲁院这个高级研讨班,系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深造班”,学员是来自全国的知名作家和著名编辑。免收全部费用,并全脱产学习。我能有这个机会走进这个班,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最值得庆幸、最值得珍惜的一次学习机会。 走出办公室,我把通知书交给秘书,吩咐她说,快,通知公司全体员工十点钟在大会议室开会。秘书看完了通知书的内容尖叫着,回办公室拨电话。 在公司员工大会上,我压抑着内心狂跳不止的喜悦,概述着这一段时期的销售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的方案。我说我要离开公司一段时间,有员工就问我去哪个国家?我笑了,我说,我要去鲁院学习。他们说,去鲁院干么呀?你那么忙,学什么呀?是三个代表吗?我回答说,你真聪明! 我的手机又在振动不止。“010”的区号诱惑着我急忙接听。一个甜甜的声音告诉我,她是鲁迅文学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核实我能不能按期入学?我回答四个字:风雨无阻。她又问,能不能坚持听课?这时我犹豫了一下,回答了三个字:没问题。对方放心地挂了电话,我也走出了会议室。 这天中午,我以一个现代化医药企业董事长的身份,宴请了公司的全体员工。我醉了。眼里噙满了泪水。我又掏出了西服兜里的录取通知书,大声朗读着内容,挥舞着、惊叹着,一个活脱脱的中举后的范进。 是的,在他们眼里,我仅仅是一个民营企业董事长,是一个在商风钱雨里厮杀的商人。赚取利润,创造财富,是一个成功商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可是,又有谁知道,对我来说,经营的目的,就是等待某一天富有了,不再为吃饭问题发愁了,再好好从事文学创作。我真心痴醉的是埋在心底的文学梦啊。 一晃,这个梦都做了二十几年了。 1965年农历9月,我出生在淮北平原的那个叫做巴楼村的土地上。世代的农民家庭里,企盼的是吃饱穿暖。从记事时起,父母就期待着我能有一天比他们强。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俭得一年也舍不得割点肉改善生活。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供我一个人读书。我的两个妹妹因为父亲没钱供她们上学,只好天天守在田地里,从小就开始做农活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都酸溜溜的。和她们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哪一个不识字啊。可我的两个妹妹却从未踏进过学校大门。穷困的烙印,曾让我的父亲在村子里经常受到欺辱。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我一直都是在邻村的孙楼小学度过的。放下书包,便跑到田地里帮父母做农活,或者挎起竹篮子到地里薅草,这便是我的课余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候,我便告诫自己,一定不让父母生气和失望。我要勤劳,除在学校好好读书外,还要在家里多干农活。 常常是在晚上收工的时候,一家人聚集在灶屋里,奶奶、父亲、母亲在一边商量着明天的地里活,一边把我拉在他们跟前,千遍万遍地叮嘱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一天也能到镇上去、到城里去。每每说到这些,全家人一天的疲劳和辛苦,都在笑声中淡忘了。 有一天父亲带我去赶集,走到新华书店门口时,一种遏制不住的欲望,促使我非要走进去看看不可。人生第一次,我见到了那么多的书。我对父亲说,我要买几本。父亲笑着答应了。那次,我买了《我们的班长李小芳》、《小闯》、《红岩》、《高玉宝》等十几本书。父亲一直在说,买那么多弄啥?我抱在怀里不说话,一本也舍不得丢。父亲从他粗布内衣里掏出裹着的钱,心疼地数着…… 1979年春节过后,我们村子里来了一帮戏班子,在我家西边的空地里搭起了戏台子。已经读初中二年级的我,虽然听不太懂梆子戏,可那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都使我兴奋不已。往往在春节后的正月里,村人们没有农活,天天揣着袖筒东村逛西村悠,听戏便成了村人们最感兴趣的喜事。尤其当唱戏的演员轮派到自家里吃饭,那便是一家人欢天喜地的日子。这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捧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这些客人们。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见几个穿着鲜艳的男女在堂屋里坐着,便怯生生地望了他们一眼,丢下书包就往外走。父亲喊住了我对客人们说,这是我大儿子,读中学哩。客人们打量着我,唏嘘着、夸赞着,说我长得又白又胖的,以后肯定会到城里去。我心里乐滋滋的,不敢吱声。父亲对我说,他们是到咱村里唱戏的人,等你长大了,也和他们一样走南闯北,不吃自己家里的饭就好了。我笑着,还是跑到灶屋里去了。 灶屋里,奶奶、姑姑、还有我母亲都在忙着做饭。平常从不舍得吃的蒸馍、丸子、豆腐等,一样样都端了出来。奶奶说,那个最会说话的女的,名字叫个大兰;那个男的,是拉弦子的杨志安。他们俩唱戏是唱出了名的。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认识他俩。从此,我便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油然而生出一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