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严防严惩虚假新闻.doc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严防严惩虚假新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严防严惩虚假新闻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严防严惩虚假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众传媒是我们党重要的宣传思想舆论阵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抵制和防范虚假新闻报道,规范新闻采编秩序。 当前虚假新闻现象带来的挑战 虚假新闻报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播市场化蓬勃兴起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现象。虚假新闻报道形式上五花八门,给主流媒体公信力、传播力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1. 面对当代信息传播新特点,传统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近年来,在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往往来自互联网和手机。事件的亲历者借助手机和微博客等平台即时传递现场信息,在还原事件真相同时,也一定程度使大量未经核实的、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迅速传播开来。真假信息相互交织,短时间内令受众难以分辨。传统媒体因时效性问题,往往第一时间很难发出权威信息,使其传播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和挑战。“微博+论坛”模式不仅在网民中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力,而且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网络舆论走向,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抢夺信息传播话语权新局面已经形成。 2. 面对当代信息传播新形式,一些媒体产生信息源危机,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虚假失实报道屡禁不止。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假新闻在任何社会都是丑闻,为社会诚信和文明准则所不耻、不容。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不深入现场采访,仅靠网络消息、道听途说撰稿,编辑不去严格核实,领导“三审”不严格把关,便直接在新闻媒体或其所办网站上发布信息,导致报道严重失实。一些媒体在二次报道和转载新闻时,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导致再次失真。更有一些媒体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网民通过微博客和手机等平台发布的自发信息,不经核实直接引用或转载。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虚假新闻传播。从近几年查实的虚假新闻案件看,虚假新闻报道发布主体既源于政府主管媒体、广播电视台、都市类报刊,也源于各种网站和微博客平台。从趋势看,这种现象已从个别媒体发展到众多媒体,媒体群体造假现象已经出现。 3. 面对当代信息传播新需求,少数媒体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舆论引导工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活动利益化日趋明显,少数新闻记者及广告发行、经营人员搞有偿新闻,某些真记者和“假记者”利用网站、内参等进行经济敲诈的案件屡见不鲜。一些记者未经组织允许将职务采访中获得的信息私自在微博客中发布,虚张声势,引起舆论炒作;一些有商业利益或有内外政治异见背景的组织或个人,通过操控网络舆论、收买媒体记者、渗透新闻单位等方式影响舆论走势。一些新闻单位将其版面、频道、网站及地方站点对外承包,从事非法采编、经营活动;一些新闻媒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或者未履行报批手续而非法入股;一些非公有资本已实质上进入新闻采编环节,一些记者已经成为企业代言人。 4. 面对当代信息传播新规律,规范新闻采编秩序的制度建设面临考验。我国现行新闻法规体系中,缺少规范新闻采编秩序的专门法规。目前在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监管的规范性文件中,只有2005年由几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但它只是新闻管理的内部规则,司法机构不予认可。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涉及多条规范新闻采编活动的规定,但难以对虚假新闻报道活动做出具体规范。对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上传播的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管理,还缺乏专门的法规规章。 5. 面对现代信息传播新趋势,媒体采编人员职业准入亟待规范。受公开化和多渠道影响,媒体新闻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门槛极大降低,“公民记者”、“网络推手”、“网络意见领袖”等大量介入新闻领域。一些未经正规训练和专业培养的职业网络写手在不断地炮制所谓的新闻,假消息来源增多,冲击着记者的职业准入制度和监管要求。一些采编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薄,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精神萎顿,违规采访、新闻炒作、有偿新闻、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新闻工作者背弃“二为”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丢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忘记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致使虚假信息泛滥。 虚假新闻信息现象产生的根源 在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其深刻原因:一是随着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趋频繁和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新闻观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不断渗透,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面临着来自多元思想文化环境的冲击,客观上为规范新闻信息采编秩序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随着国内外舆论互联互通互动趋势日益明显和人民群众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关注度的不断上升,个人信息采集和传播门槛极大降低,由美国等推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