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异质性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探究.doc

基于技术异质性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技术异质性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探究

基于技术异质性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探究   摘要 当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界定是一个焦点问题。国际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为合理界定各国的碳排放责任提供了依据。中国和美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对两国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在考虑中美两国技术异质性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中美两国1995-2009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美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为使测算结果准确和客观,本文利用总产出消费价格指数对中美两国各年产值及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调整;并使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对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的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由165.95×106 t增加到511.64×106 t,增长了308.31%;中国从美国进口隐含碳从7.95×106 t增加到29.46×106 t,增长了370.57%;中国对美国净出口隐含碳从158.00×106 t增加到482.18×106 t,增长了305.18%。因素分解结果显示,从1995年到2009年,技术效应促使了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的减少,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促使了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的增加。为了减少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我国应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和调整生产与贸易结构。 关键词技术异质性;中美贸易;隐含碳;MRIO模型;SDA 分解法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2-0028-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2.005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碳排放责任的界定是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碳排放责任的界定,目前国际社会使用的是生产者负责制。其并未区分污染排放是用于本国消费还是外国消费,因此忽略了国际贸易的污染排放区位转移效应,容易导致“碳泄漏”,使全球的整体减排效果大打折扣。考虑到生产者负责制的局限性,学术界提出消费者负责制。消费者负责制指消费方承担生产能源、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碳排放负责。这一原则能够较公平地分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责任,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碳泄漏”的发生[19]。 1文献综述 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对重新界定各国的碳排放责任提供了依据。Wyckoff等分析了6个OECD国家1984-1986年进口商品的隐含碳排放[3]。Schaeffer等研究了巴西1970-1972年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排放。Jacobsen分别探讨了丹麦制造业的贸易模式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11]。Ahmad等使用投入产出与贸易模型研究了24个OECD国家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该研究显示,1995年24个OECD国家隐含碳排放的净进口量占到全体OECD国家国内碳排放量的5%。Frank等采用各部门的碳排放系数,分析了日美双边贸易中产生隐含碳[5]。Chen对G7、金砖四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由化石燃料造成的CO2排放量进行了实证分析。 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对两国特别是中国的碳排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Su对于中美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997-2003年间,中国CO2排放总量的7%-14%是为满足美国消费而增加的,此外中美贸易使全球CO2排放增加72 000万 t。Xu等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和调整的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对2002-2007年的中美贸易隐含能源和废气排放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在400 Mt-800 Mt之间(约占中国当年总排放的8%-12%)。尹显萍和程茗的研究表明,2000-2008年中国对美国净出口隐含碳高达1.42亿吨-6.74亿吨,中美贸易使中国本土的碳排放增加,而美国则避免了0.55亿吨-2亿吨的年碳排放量。Du等采用基于能值与美元比例值的投入产出分析估算中美贸易隐含碳,其SDA分解结果表明,从2002-2007年,出口规模变化是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CO2直接排放强度抑制了隐含碳的增加[12]。Xu等对2002-2008年的中国出口隐含碳进行SDA分解,结果显示碳排放强度促使中国出口隐含碳减少,产出结构、出口结构、出口规模效应使中国进口隐含碳增加。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应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在考虑中美两国技术异质性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中美两国1995-2009年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美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对中美贸易隐含碳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在中美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中,使用总产出消费价格指数,对中美两国各年产值及进出口贸易额时进行了调整,以求让测算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2隐含碳测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2.1MRIO模型 投入产出法采用了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基本流量表的数据,该表中的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