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件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2.隋朝统一: 3.隋朝统一的意义: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 表现: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 3.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原因: 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统治者提倡节俭。 三、隋炀帝杨广的荒淫残暴 杨广(在位604-618年):征高俪,开运河,乘龙舟出游,造洛阳东宫。终导致民不聊生,烽火频起,十八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起。有50余位领袖人物,每人都集结兵力五十万以上,割据一方,或称帝王,或称可汗,互相征伐。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所杀,隋朝覆灭. 四、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 2、概况: 时间: 人物: 路线: 地位: 历史意义: 动脑筋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很重要。 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5.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 A.永济渠 B.广通渠 C.江南河 D.灵渠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 西 晋 东晋 南方: 北方: 十六国并存 宋 齐 梁 陈 581 (鲜卑族) 北魏 三 国 魏 蜀 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 589 南朝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 长安 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对持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长安太仓 粮仓 5500多万顷 1900多万顷 垦田 4600多万人 3000多万人 人口 结论 隋盛世 隋初 时间 项目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 605——610 隋炀帝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加强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 的交流。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大运河 六省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涿郡(今北京)---洛阳---余杭(今杭州)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 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中“此河”是指什么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