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中观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的中观思维

中国哲学的中观思维 【专题名称】中国哲学 【专 题 号】B5 【复印期号】2008年08期 【原文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008年3期第19~26页 【英文标题】On Mid-View Thinking in Chinese Philosophy ??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作者简介】胡伟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4) 相对于西方哲学的“二分法”思维,中国哲学可以概括为中观思维,其基本含义是“执两用中”。中观思维贯穿中国哲学的始终,其中,先秦哲学是中观思想的孕育期;魏晋时期,对中观思想的讨论上升到较为抽象的水平;而宋明理学则是中国哲学中观思想之集大成。中国哲学的中观思维具有玄有性、人间性、践履性和机用性四个特点。 【关 键 词】中国哲学/中观思维/中观思维的特征 ????关于中国哲学的特征,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学术界较流行的看法是将“天人合一”视为中国哲学的最主要特点。此外,也有人将中国哲学,主要是儒家思想,用“内圣外王”一语来概括。然而,“天人合一”也罢,“内圣外王”也罢,虽然它们可能是对中国哲学与儒家思想的特征的很好概括,但这些提法却依然没有能对中国哲学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质作更深入的阐明。 ????相对于“天人合一”与“内圣外王”之类的表层说法,对中国哲学的思维特征的把握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哲学的内涵,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哲学为什么会主张“天人合一”,以及儒家思想为什么要强调“内圣外王”。因此,本文立足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作一番重新清理。必须说明,所谓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相对于西方哲学而言的。就是说,要谈中国哲学思维的特点,首先必须确立西方哲学这个“他者”作为参照系。众所周知,西方哲学的主流是以二分法思维为特征的。所谓二分法思维,就是强调主观与客观的二分、现象与本体的二分等。反过来,中国哲学则是采取非二分法思维的。 ????中国哲学的这种“非二分法”思维,本文用一个词来表达,称之为“中观”。它不仅说明中国哲学思维是非二分法的,还要指出中国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非二分法思维的。换言之,“中观思维”一词才是中国哲学非二分法思维的具体形态。 ????一、“中”的含义与中观思维的起源 ????“中”这个字出现很早。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它写作“”,表示一根旗杆的中央位置,其意思有两个:其一,中部是旗杆的要害处,只有加固了中部,旗杆才不至于被大风折断。其二,不让旗杆折断,是为了让很远的人都能看到旗杆两边系着的旗带飘扬。①结合这两者,可见“中”是指把握住一个适当的“中”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甲骨文与金文中关于“中”的这种原始义,后来转变成一个哲学名词——“执两用中”。要“执两”必须“用中”,而“用中”的目的是为了“执两”,故“执两”就是“用中”,“用中”也意味着“执两”。“执两”与“用中”构成问题的一体两面,假如用后来中国哲学的话来说,“用中”是“体”,“执两”是“用”。“执两”是“用中”的表现,而“用中”也必须通过“执两”来实现。 ????如果说中的原始意义是“执两用中”的话,那么,中观则是这种方法论的自觉运用。“观”字在甲骨文中写成“”或“”,意即猫头鹰在夜间将两眼睁得大大的。猫头鹰在夜间将两眼大睁着,含有一种寓意,即“警觉”或“专注地审视”之意。这与哲学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警觉”或“夜间的沉思”的原始意义也暗合。当黑格尔说“密纳发的猫头鹰夜间才起飞”时,这个“猫头鹰之喻”就包含有这个意思。总之,在远古的中国哲学那里,大概哲学思考就是如猫头鹰在夜色中警觉地注视着的那样一种审视或沉思活动。故而,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中国哲学经典《易经》中就出现了“观卦”。《易传》在谈到“易”的起源时说:“(圣人)仰以观于天象,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上》)《易传·彖》释《观卦》说:“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这里的“中正以观”即中观,由于它是认识宇宙万物的根本大法,故称之为“大观”。 ????中观以分别“两边”为前提。按照中观思维,任何事物都由对称的两个方面组成。这里是说对称而非对立。从对称而非对立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态度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中国的对联。对联讲究用字对称,比如天与地对、春与秋对、日与月对等;但这种对称中所对的字并非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在区分对称两极的前提下,中观思维还强调对称两极的相互联系与转化。《易经》中的乾、坤可以相互转化是表达这种中观思维的极好例子。《易传》将这种乾坤二卦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太极图则是这种阴阳既对称同时又相互包含与转化关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