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污泥处理技术揭秘.doc

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污泥处理技术揭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污泥处理技术揭秘

一个“或”能走向世界的科学童话 ——“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污泥处理技术揭秘 “我省污泥深度处理技术领跑世界”(2011-06-29湖南日报)、“湖南省污泥处理新技术或走向日本”(2011-06-30长株潭报)、 “湖南污泥处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解决世界难题”(2010-11-4湖南日报)、“巧觅“神针”治毒泥——城市污泥深度处理技术获得重大突破”(2010-11-17湖南日报)、“日本偷学中国湿法氧化聚沉法污泥处理新技术”(再生资源门户网,2011-7-4来源:水业专家网)、“污泥干化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中国水网论坛)、“一个真正能走向世界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土木在线论坛)…… 看到这些如此煽情的标题,无论是谁,可能都不会无动于衷的。笔者第一次看到时,也颇感震撼。急忙上网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可搜了半天,技术方面的信息什么都没有,翻来覆去就是湖南大众媒体的几篇新闻稿。看这些新闻稿的风格,让我颇有一夜回到五十年前的感觉。 近日有博友来信询问,才认真找了些资料,坐下来学习一番。现在就把我的想法以笔记形式写出来。 所谓“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污泥处理技术”,说得简单点,其实就是“化学调质+臭氧预处理+深度脱水”技术罢了。 发明者有意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发明”了一个新概念来包装自己,使人觉得这是一项发明起来极为困难(动辄千百次实验)、需要极高深的理论知识(微电子界面转移机理)的重大发明。在笔者看来,所谓“创新”是有的,就是将国外早已有之的臭氧处理与国内时兴的“化学调质+深度脱水”结合在了一起。在技术上,它远没有湖南媒体报道所描述的那么高深和玄虚。在运行成本上,它与“化学调质+深度脱水”应处于同一档次甚至更高。当然,所谓的“革命性的干化技术”、“唯一能走出国门的污泥处理技术”云云,都不过是技术推广公司的宣传口号罢了。 一、“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是什么 1、基本工艺原理的大白话解说 根据湖南湘牛环保的专利《常态下处理污泥的方法及其设备》的描述,该技术是对含固率约1%的污泥进行处理。处理中,首先加入氧化引发剂和调节剂,然后加入氧化剂,搅拌反应后,加入聚沉剂,然后压滤脱水,得到含固率45%以上的泥饼。 氧化引发剂的构成,大部分为碳粉,少量为三氯化铁。调节剂为氧化钙。聚沉剂由三氯化铁、碳粉和聚丙烯酰胺组成。氧化剂为臭氧。 臭氧氧化的原理是,溶解在水里的臭氧会产生两种反应:一是直接氧化,较缓慢且有明显选择性;另一种是在水中羟基、过氧化氢、有机物、腐植质和高浓度的氢氧根诱发下自行分解成羟基自由基,间接地氧化有机物、微生物或氨等。后一种反应速度快,无选择性,另外还能将重碳酸根氧化成重碳酸和碳酸,氧化能力更强。臭氧的自行分解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h值、温度、UV值、臭氧浓度以及水中存在的其他可去除物,其分解速率可由臭氧余量间接表示。由于碳酸盐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在低PH和高缓冲性能下的余臭氧可维持时间更长。臭氧杀菌消毒主要是能氧化微生物细胞的有机物或破坏有机体链状结构而导致细胞死亡,因此,臭氧对顽强的微生物如病毒、芽孢等有强大的杀伤力。臭氧在杀伤微生物的同时,还能氧化水中的各种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嗅、味和酚等。 从药剂构成和使用次序看,氧化引发剂和调节剂的存在,就在于它们可以促进羟基自由基的分解,同时加强正极的导电性,由此所需的臭氧消耗可能降低。 经过臭氧处理的污泥,根据臭氧处理深度的不同,部分或大部分细胞被破坏,持水细胞中的水分释出,细胞液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污泥固体的减量。 剩余污泥的固体,添加三氯化铁为主的聚沉剂后,污泥颗粒的极性获得改变,加之臭氧反应已使部分持水细胞破坏,持水性能下降,通过高压板框压滤,可实现高含固率脱水。 2、神秘的包装——“微电子界面转移机理” 如前所述,“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氧化,氧化的核心是臭氧。臭氧氧化机理如果非要用电化学的基础理论来解释的话,150年前法拉第(1791-1867)的电场理论应该已经足够。 偏偏国内某些发明者特别喜欢别出心裁,为彰显其理论修养之深不可测,非要创造个新名词来忽悠人不可。报道中有这样两段文字,妙不可言,兹引述如下: “全程设计和完成韶山一号工程——毛泽东广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主题花坛的李志光教授,……想到了自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创的“界面微电子转移机理”,当时自己主持了株洲冶炼厂的“湿法电解锌”项目,那里需要深度净化去除硫酸锌中的钴离子。去钴?去毒?二者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理。正在中南大学做博士后的湖南师大何纯莲老师此时也向合作导师李志光提出可行性建议,于是李老师在自己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催生了污泥处理的“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技术”理念,项目组也围绕这一方向推进,加快了技术的诞生、完善进程。 “李老师的“界面微电子转移机理”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