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忠孝之道
忠孝之道 有人至今还爱说忠孝不能两全,是来源于对忠孝的认识模糊不清。 “忠”即忠良、忠诚,它是孔子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人们往往一提到“忠”,就会联想到古代臣子对君主帝王的那种“愚忠”,这其实是错误的。 孔子所提倡的“忠”是不针对君王的。在《论语》中,“忠”并没有被单独阐释,而是概括进“仁”中,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曾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所提倡的“忠”是面向大众的。孔子认为,“忠”要“对路对心”。一个人所能够到达的“忠”的境界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善念,在社会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能够尽心尽责。 “忠”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范畴中很被重视的一项,譬如说岳飞的“精忠报国”,孟子的“舍生取义”和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均成为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最高要求。所以,按照孔子的“忠”,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忠于祖国,忠于事业。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即是奉养父母。 古文字学家释为“孝”的篆体。因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上老下子作服待状。 “忠孝之道,安得两全!” 之原因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忠与孝向采都是结为一一体的。“事君为忠,事亲为孝,忠孝两全”置当时社会思想道德标准的最高典范。 “忠”的含义原本是“忠君”,这一点,人们早就用忠于人民,忠于人民的事业取代它,谁也不会再把 “忠”和“忠君”联在一起。 而孝的含义从古至今,反映的都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这种关系都是常存的。 封建统治者一方面褒奖忠臣,另一方面嘉赏孝子,提倡“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古代专门论述封建孝道、宣扬宗法思想的《孝经》一书,把孝抬到“五之经地之义”的高度,概括孝的内容是“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两汉魏晋时,孝成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一大重要内客。宋以后,更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样,提出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所谓宗法思想,就是维护祖宗之法,延续封建统治的观念。这种封建孝道,把孝和忠连成一气,并使孝为忠服务,无疑会成为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精神力量。 “忠孝不能两全”之说问题的实质,无非是关于“忠”与“孝”这二者的关系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 前面说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提倡并强调“忠孝两全”,不但是人们普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必须执行的纲纪制度。从来也不会把忠孝不能两全视作一种什么原则或信条去宣扬。 比如,东汉时期一位开国元勋的父亲死了,按制应当在家守孝三年,然而皇帝需要他在朝庭供职,便把他守孝的时间从三年改为三月,从三月改为三日,以至最后改为三时三刻直到三分,实际上取消了守孝。然而因为这是皇帝定下的,他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是尽忠,同时又不失为是一个孝子。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大臣就是忠孝两全,而不会说自己是忠孝不能两全。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大臣的父亲犯罪被捉住,他为了尽孝,偷偷令人把他父亲放了,但又认为这样做是不忠,于是便以自杀来报效君主,以显示其忠孝两全。 笼统地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是说不清楚问题的。在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是统治的思想,人们就是放弃孝制或者杀害自己,也要实现忠孝两全的道德准则和政治行为。 再说说古代,忠孝之道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干。忠和孝都要求自觉地服从和维护权威,所以理论形态上的忠孝之道具有相通之处。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极力倡导“忠孝一体”。但因忠、孝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实践中,忠和孝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造成忠孝不能两全。 自古以来,人们常把忠孝截然分开,认为要为国尽忠就不能做到为父母尽孝,因此得出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结论。 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 在现在这个时代,忠的概念的内涵改变了。孝的概念的内涵也同样应该改变。社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养老和敬老正在形成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忠于人民和孝敬父母,不仅在方向上和目标上完全一致,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上也都是能够结合和沟通的。 再说古代,不乏有岳飞、杨家将、文天祥和屈原等等一些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忠烈之士。但是,他们似乎都是建立在“孝”的前提基础之上:比如岳飞,早年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岳飞之作为也是为“尽孝”而尽忠的。再看杨家将,也同样如此。再想想文天祥和屈原之类的文人,他们之所以能坐到那个宰相之位,当初寒窗苦读多年,其最初意愿也是为光宗耀祖,为了尽孝。 虽然忠孝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二者有着内在联系。我们知道孝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的道德观紧密相联。道德观念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