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程永新-没有传统未来是很肤浅.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程永新-没有传统未来是很肤浅

程永新:没有传统未来是很肤浅   四个月以后,回忆起上海书展的那10天。在巨鹿路“爱神花园”(《收获》杂志的办公地)的那个下午,成了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布满青藤的老建筑里,来来回回穿梭了很久。沿着旋转的楼梯一直爬到顶层,看着水晶灯从顶端一直垂落下来,站在颜色各异的玻璃片形成的拱形落地窗前,听《收获》主编程永新讲着文学的那些事,有“王朔”,有“80年代”, 也有“今天”…… 80年代大家憋着一股劲往外冒 “我们从80年代聊起吧,一直觉得80年代是文学最璀璨的时期,而到后来我觉得在慢慢滑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程永新作为《收获》杂志的元老,余华、苏童、王朔等现在中国最好的作家,都是他给挖掘出来的。由此,他成为见证80年代“文学热”的一个当事人。 “你的想法是对的。80年代到90年代过渡,文学是由上往下滑落的,这个是跟民众、读者对文学的关注度开始往下降有关。” “北岛这么形容80年代,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我们现在听80年代,像个神话,羡慕不已。”程永新听了我的描述,笑了笑,说:“80年代,大家全部都关注文学。从一个封闭社会走出来,那个时候没有事情干,当时经商是不合法的。所以,对过去那个时代各种各样的一些看法、怨气、不满,都在文学作品找到一个通道。文学恰好是跟人的欲望、追求和对现实的一些想法结合在一起。现在年轻人写作的冲击力没有80年代那么大,因为那个时候,它正好是一个机遇,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往外冒。” “但是看中国文学史,从80年代出发的作家,重要的作品都在90年代的。像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些重要的作品都是在90年代产生的。王朔在90年代也有重要的作品,他们是80年代出发,真正有成就是在90年代。作为整个文学运动的成果其实是在90年代。” 1988年是“王朔年”,但是《收获》是从1986年就开始有王朔的东西。 程永新说着说着扯到了王朔,“王朔第一次跑到这边来找我,穿了个拖鞋,光头,而且在走廊里嗓子很大地叫我的名字。我当时很反感这个人,我说这个人干嘛啊。他告诉我,我在做生意,倒卖中药。” 我们一听全乐了,他倒没理会我们,继续很严肃地讲:“我当时也比较年轻,有一种偏见,心想,这个衣冠不整的人怎么写出好小说呢?其实他还是很好,后来接触多了,还是觉得王朔很善良。他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非常聪明。” 后来,程永新还是用了王朔的作品,第一篇就是《顽主》,当时刚发表,便轰动了整个北京文学圈。众人议论纷纷:“还有这个人?”“这个人是干嘛的?” 改变程永新对王朔“厌恶”是因为《空中小姐》。“我觉得这个人很会讲故事,故事讲得很细腻,让我有想看下去的冲动。这也是一种能力,不一定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和意义。我是一口气把他《空中小姐》看完的,我就给他写了信,他就给了我第一篇小说《顽主》。” “他最开始给我的名字是《五花肉》,我当时看到就说,你这是什么名字,再去想想!后来他就想了三个名字,我说这个顽主还行。” 程永新觉得王朔的文学感觉特别好,“他的文字肯定不是像余华、苏童那么漂亮,但是对生活表现质感、生动,视角灵活,人物活灵活现,还有对中国当代影视的贡献是巨大的,几乎似乎改变了中国当代影视。所以文学界的很多人走出去是提高了影视的整体素质。” 不断挖掘新人,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几代人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陈村说,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收获》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本殿堂级的文学刊物。程永新听后,嘴角骄傲地上扬。 1983年,刚从复旦大学毕业的程永新就来到了《收获》杂志,他伴随着《收获》走过了30多个年头,同时也是在80年代《收获》连续3年推出年轻作家专号的推动人。“80年代中期的时候,文学开始表现过往生活当中不尽如人意的东西,比如说《人到中年》这样的作品,就是表现的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受到的不好遭遇,文学都是这样一些写作,当时也很影响力。” “我刚刚说的小说虽然他们一时很轰动很受欢迎,但那些小说没有很深刻的内涵,就是表现社会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问题小说。他不要求有太深刻的思想,它只要把过去的一些问题化作故事。” 程永新是典型的上海人,语速很快,普通话交杂着上海腔。“但到80年代中期之后,大量翻译作品过来,使得中国的写作者对20世纪欧美文学有一些了解,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写作和世界文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批年轻人开始探索,希望有一个新的写法。” 1986年,韩少功提出的寻根文学,后来又有了先锋文学。“其实那些都是文学渴望转型的表现,向世界好的小说看齐,希望通过那些外力,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准,就是文学革命。” “当时,我感觉到有这么一批年轻人写出完全不同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