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进程型态观下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困惑和出路
经济进程型态观下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困惑和出路 [摘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当地高素质的劳动者,依靠足够数量的各种人才。非均衡的社会经济现状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流向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区域经济的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进程型态 欠发达 高职院校 困惑 对策
[作者简介]阳征保(1970-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湖南 长沙 410205)阳征会(1970- ),男,湖南邵阳人,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冶金与环境工程。(青海 西宁 810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青海省“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复杂多金属铜矿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工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G-157A)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014-03
一、关于经济发展的进程型态
从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因素看,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特定区域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理论线路是族群自力型经济―家庭自力型经济―剩余产品交换型经济―产品分工型经济―市场争夺型经济―资源争夺型经济―地位争夺型经济―协调合作型经济。经济进程理论上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在民族、阶级、国家等因素的影响下,进程中每种经济型态不仅出现时点和存在时长不一致,还呈现两个普遍现象:一是缺失现象,因外力和高一级或几级经济发展型态的影响,会出现一种或几种经济形态缺失的现象;二是叠加现象,低级型态没有消亡,高一级和高几级的型态就已同时出现交错存在。缺失现象导致经济发展过程生产力水平不同而出现不平衡状态,叠加现象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与竞争性。
二、我国经济进程型态现状
我们选取东部6个省市、中西部各2个省份,依据2012年国家统计的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均生产总值越大,生产力水平越高,产品竞争力越强;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人口对农业产业的依存度越高,工业化程度越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越多,工资水平就越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越多,农业专业化成度越高。
由15页表中的数据可知,东部省市的人均生产总值是中部省份的2倍以上,是西部省份的3倍以上,中部省份人均生产总值约为西部省份的1.5倍;中西部地区人口对农业产业的依存度是东部的2倍以上;东部地区工资水平及农业报酬是中西部的1.5~2倍;东部地区的农民纯收入几乎接近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总收入。这说明,我国目前是家庭自力型经济、剩余产品交换型经济、产品分工型经济、市场争夺型经济、资源争取型经济、地位争夺型经济五种型态并存的叠加型经济社会。非均衡的改革开放经济政策,不仅使我国经济在区域上大致按东、中、西部呈梯度发展的态势,还使得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呈现出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四大差别。
三、叠加型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需求空间格局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量,经济社会需求是人才就业的基础和前提,人才流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区域社会需求是由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叠加型态下的经济在区域上大致按东、中、西部呈梯度发展的态势,社会结构呈现出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四大差别,人才市场需求量呈现出空间格局不平衡的多维梯度结构特征。
(二)人才流动呈多维梯度状
拥有主动性或能动的人力资源是各项人类活动中唯一具有创造性的因素,是其他生产力要素的掌握者和使用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差异客观上导致生产要素收益上的差异,引发生产要素不断向相对收益高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汇集,相同行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在市场效应下,具有流动性的人力资本总是从收益相对低的地方往收益相对高的地方流动,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收入呈正相关。在经济型态叠加社会,人才流向量的比例呈现多维梯度结构特征。人才通过市场筛选,中部的往东部流动,西部的往中部和东部流动,乡村的往城里流动,小城镇的往大中城市流动,区域城市的往中心城市流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各类人才流向的首选地,经济发达地区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收割机”。
(三)人力资源结构重心两极分化
在劳动力市场中各种职业都可能存在着不同人才之间的同行业或跨行业的替代现象,除了某些特定的职业外,具有不同学历的人可以适应同样职业,具有同样学历的人也可以适应多种职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