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美术课《书法》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ppt

新课标高中美术课《书法》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高中美术课《书法》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

新课标高中美术课“书法”模块 第一课 汉字与书法文化 一、教学目的 了解汉字在古文字阶段(即秦朝以前)的发展过程,熟悉各类文字遗迹(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简牍文字等)的基本面目特征。 结合各类古文字遗迹的风格特点,了解书法产生过程与书法艺术的基本原则。 认识书法艺术中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体现与统一,了解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内容结构 (一)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 1.仰韶文化遗址的刻划符号 2.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3.远古陶器实物拓片 4.商代甲骨文 5.西周春秋的金文、简牍、石刻等 6.秦国小篆 7.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二)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三)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 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距今3000余年。 1.仰韶文化遗址的刻划符号 2.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3.远古陶器实物拓片 4.商代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是指商代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占卜记事所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又有契文、卜文、殷墟卜辞等名称。1899年秋,古文字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并确认甲骨文为古代文字。其后不断发现,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至今总数已超过15万片。除分别藏于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流散到美、英、法、日、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对甲骨和甲骨文的研究称为甲骨学,现在是一门国际性学科。经过研究,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现已辨识的有2000字左右。 (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2)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3)占卜农业收成的甲骨片 5.西周春秋的金文、简牍、石刻等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阶段。周朝的王室及诸侯铸造了数不清的各类青铜器,把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祭祀、赏赐、分封等)铸刻在上面。这些文字被后人统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除金文外,这一时期还有许多书写在竹简、木牍、丝帛或镌刻在石头上的字迹被保留下来。书写、铸造和镌刻等不同手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当时书法艺术的多样性。 (1)西周《大盂鼎》 (2)战国竹简 战国时期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近几十年,战国简牍在湖南长沙、湖北江陵、荆门、河南信阳等地多次出土,出极少数外。均为战国中晚期楚国竹简。楚简长度不一,最长的70多厘米,最短的13厘米,宽度在0.6-1厘米之间。 教材中图片为楚简(右图),属战国中期,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荆门南郊。共出土竹简804枚,其中有字简730枚,内容是抄写《老子》等书籍,大约16000字。 (3)战国石鼓文 战国时期秦国石刻,因刻于10块鼓形石墩上,故名石鼓文;因其内容记述秦王狩猎的诗篇,故又名猎碣。石墩为花岗岩质,圆顶平底,每块高约90厘米,直径60厘米(其中一块被人改为石臼)。各刻四言诗一篇,原文在700字以上,现仅存272字。 石鼓文最早于唐朝在陕西凤翔被发现,韩愈、苏轼都有诗记述。现藏于北京故宫。 6.秦国小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自为政,文字的使用也不一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秦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就是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秦朝统一颁布的标准字体称为小篆或秦篆,统一前的称为大篆。后人将从甲骨文到小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字体统称为篆书。 泰山刻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 秦诏版、权量铭文 7.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从战国后期开始,人们对篆书结构和书写方法进行简化改造,形成了新的书体——隶书。随后又演变出草书、楷书和行书。 至此,汉字的结构特征基本固定下来,再也没有发生重大的转变,而书法的发展也从字体的演变转向对书写技巧和艺术风格的探索。 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 金文———→大篆、六国古文→ (殷、商) (西周、春秋) (战国) ——————————大篆————————— 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秦朝) (汉朝) 晋代以后 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 书法艺术始终与文字的实用价值紧密结合:记录历史、记录事件。 审美价值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