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

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 一、理论简述发展回顾 (一)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假设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即大众媒介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一直在扩展,至今共有: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较强相关性、1972年的“导向需要”(need for orientation)、1976年属性议程设置(attribute agenda-setting)、对象及其属性显著性的影响研究五个研究阶段。 (二)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 目前议程设置理论研究转移到了第二层议程设置。麦氏认为:议程设置理论包含两种内涵:第一,媒介强调的议题或对象与受众对此议题或对象重要性的认知显著相关,即第一层议程设置(“the first level” of agenda setting);第二,媒介强调议题或对象的属性(思考角度)与受众对此议题或对象认知显著相关,即“第二层议程设置”(the secon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其等同于框架理论。第二层议程设置的假设是:新闻媒介所强调的议题或对象的属性可以影响到大众对于议题或对象显著性的认识,并产生一些评价。 (三)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并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高夫曼(Goffman)、加姆桑(Gammson)恩特曼(Eentman)等都曾提出对框架的见解。 薛佛乐(Scheufele)综合了25年的框架理论研究,将框架分为四个过程:1、框架的架构。即媒介组织如何选择一个特殊框架的动态传播过程。2、框架的放置。指的是传播中的框架对于思想框架的影响,以及框架发挥作用时准确的心理过程。3、框架对个人产生影响。即思想上的框架对于个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4、受众对框架的影响。指的是公民的思想行为是如何对新的框架架构进行影响。 二、鲜有相似各为一体 (一)二者的相似之处 两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为:二者更关注于在媒体中议题或对象是如何被描述,而不是哪种议题或对象被报道显著性的多少;二者都强调思考的方式而不是思考的对象;二者主要强调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关系。从媒介内容和受众认知之间关系的角度上来考察这两种理论,二者都关注于传播和受众的相互关系,因此麦奈尔和小约翰将二者视为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 (二)二者的不同之处 1.理论来源和基础上的不同 薛弗乐(Scheufele)认为框架理论建立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之上,[1]潘忠党认为还应包括基模理论和关联网络。[2]框架理论经历了从贝特森的人类学到社会学中的米德、高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3],再到传播学的过程。 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来源是李普曼关于舆论对于大众态度的影响思想,薛弗乐(Scheufele)认为议程设置、第二层议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态度接近性理论(attitude accessibility)。 2.研究视角上的不同 框架既是新闻记者和传播者所采用的一种传播信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也可以指的是当人们对事件或对象产生印象、形成看法、进行解读时,头脑中的本来信息、已存立场,认知方式等。从宏观视角而言,框架理论更多的是站在传者的立场上来考察传播现象。从微观视角而言,框架理论更强调受众的诸多因素,可以认为它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研究大众媒介的传播现象。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大都摆脱不了宏观研究空泛化和绝对化的束缚,对于微观层次的受众认知心理研究更是软肋一块。 3.理论取向上的不同 框架理论考察的是新闻信息制作和报道的过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的博弈和各种主体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这些复杂社会因素的互动在媒体内容制作和传播中对于新闻框架的影响。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关注于媒介议题属性对于受众议题的影响,虽然较传统(第一层)议程设置而言,它对议题的研究更为具体和深入,但其始终还是未涉及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可以认为是以经验学派为理论取向,属于经验学派理论。 4.研究焦点上的不同 框架理论的研究焦点是大众传媒的内容或话语,其主要关注媒介如何通过语言、符号、声音、图象的选择、凸现、排除等信息组合和表现方式来暗示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是框架理论研究的焦点所在。因此,更准确而言,它是一种媒介话语理论。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大众媒介的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关系,虽然它更强调议程属性对受众的影响,但是归根结底其研究焦点是媒介对于受众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5.作用机制上的不同 框架的作用是产生在认知水平、文化影响、推理评价、态度适用性等一系列因素动态、持续互动过程之中,是一种适用性效果(applicability effects)。[4]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仅仅产生在认知水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