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吸附作用和多相催化-tl.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吸附作用和多相催化-tl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基本原理 一、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基本原理 多相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区别 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物理吸附就好像蒸汽的液化只是液化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罢了。分子在发生物理吸附后分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化学吸附是在催化剂表面质点吸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力而引起的,如同化学反应一样,而两者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并形成离子型,共价型,自由基型,络合型等新的化学键。吸附分子往往会解离成原子、基团或离子。这种吸附粒子具有比原来的分子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因此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三节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三节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五节 分子表面化学 第五节 分子表面化学 第五节 分子表面化学 第五节 分子表面化学 第五节 分子表面化学 第五节 分子表面化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1 吸附等温线 2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3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4 第二章 吸附作用和多相催化 A、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 B、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的吸附; C、吸附态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 相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反应; D、产物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 E、反应物在孔道内扩散并扩散到反应气流中去 外扩散和内扩散 外扩散 内扩散 反应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到颗粒孔隙内部,或者产物分子从孔隙内部扩散到颗粒外表面的过程,称为内扩散过程。 反应物分子从流体体相通过附在气、固边界层的静止气膜(或液膜)达到颗粒外表面,或者产物分子从颗粒外表面通过静止层进入流体体相的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基本原理 外扩散 阻力: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 消除方法:提高空速 内扩散 阻力:催化剂颗粒空隙内经和长度 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空隙直径 为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应尽量消除扩散过程的影响 4 3 2 1 反应物化学吸附生成活性中间物 活性中间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吸附的产物经过脱附得到产物 催化剂得以复原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基本原理 二、反应物分子的化学吸附 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分为两步 第一步:物理吸附 作用力为分子间力,吸附力弱,吸附热小(8~20KJ/mol); 可逆、无选择性。 第二步:化学吸附 借助化学键力,吸附热大(40~800KJ/mol)、具有选择性和饱和性 固体表面有自由价,原子配位数小于体相原子的配位数; 表面原子受到一种向内的净作用力,吸附表面气体形成化学键;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基本原理 二、反应物分子的化学吸附 三、表面反应 吸附到催化剂 表面的分子,只要温度足够高,就会成为活性物种,在固体表面迁移,随之发生化学反应。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基本原理 四、产物的脱附 例如: 理想模型:①吸附表面是均匀的; 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③每个分子占据一个吸附位; 表达式: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一、简单Langimuir吸附等温线 p/V对p作图: 一、简单Langimuir吸附等温线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二、解离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 解离吸附的示意式: 吸附速率方程: 脱附速率方程: 平衡时, 结论: 解离吸附分子在 表面上的覆盖率与分压的平方根成 正比.可用于判断所进行的吸附是否发生了解离吸附.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三、竞争吸附 A、B分子在同一吸附位上的吸附,称竞争吸附。 令A、B的覆盖率分别为θA、 θB,则空位(1- θA - θB )。 假设:两种分子的吸附都不发生解离,则: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三、竞争吸附 平衡时, 表明:竞争吸附中,一种物质的分压增加,其表面覆盖率增加,而另一种物质的表面覆盖率减小。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四、非理想的吸附等温式 典型:Freundlich等温式 成因: ①表面是非均匀的; ②吸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③发生多层吸附; Freundlich等温式: 式中,k:与T、吸附剂种类和表面积有关的经验常数。 n:是T和吸附物系的函数。 适用范围:吸附质的蒸汽压不可以太高,保证θ:0.2-0.8;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五、BET吸附等温式 BET等温式是建立在Langmuir吸附理论的基础上. 有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