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
第10卷第4期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10,No.42008年8月Journal of BUPT(Social Sciences Edition)Aug.2008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曹晖1,肖伟2,曹聘3,王鹏4(1.聊城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山东聊城252059;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3.聊城大学教育科学院,山东聊城252059;4.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大学牛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显著加大,人际交往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有研究表明 应对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 卷(CSQ)对368名大学牛进行测评,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性别、专业等角度更细致地分 析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同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其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依据。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中图分类号:B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29(2008)04—0075—06一、问题提出人际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心理需要,在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得到尊承和认可,获得安全感, 从而保证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是一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期。近年来,随着 “考研”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竞争和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加剧。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不少大学生出现r社交焦虑,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1.社交焦虑及其研究现状 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同避行为。以往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或恐怖起病于青春期,25岁以后较少见。另外在跨文化研究中表明,皿洲 国家这一现象特别严重。中国的学生在高中及其以下阶段时主要以繁重的课业任务为主,人际交往方 面的压力尚不突出,但是到了大学,课业相对减轻,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进入青春期,人际交往 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显著加大,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便开始显现出来。如果不对存在社交焦虑的同学提 供帮助,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将对其心理健康小利,进而影响学业与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交焦 虑又是町以克服的 。关于社交焦虑的定量评定,国外已经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鼍表,如马蒂克(Mattick)和克拉克 (Clarke)等人编制的社交焦虑量表(SIAS)和社交恐怖量表(SPS)、图尔纳(Turner)等人编制的社 交恐怖和焦虑量表。这些量表除了在文化上与我国存在差异外,项目数量都较大。本研究采用《心理 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的“交往焦虑垦表”。文献[2]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特征进行r分析,得出社交焦虑组的学生比非焦虑组的学生湿示出 更高的人际交往焦虑、内向、不稳定、抑郁、害怕等心理倾向。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家庭 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个体的性格特点等,文献[3]已验证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自我接纳呈显著 负相关。收稿日期:2008—04—28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科研资助项目(Y0402009);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05BSZ05)作者简介:曹晖(1971一),男,山东郓城人,硕七研究生毕业,副教授,聊城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 主任,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咨询学。·75·万方数据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2.应对方式及其研究现状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又称为应对风格,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 和行动努力,它足臆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i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调节作用。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 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冈素”1。.积极有效、接近问题的应对和良好适应密切相关,而消极无效、回避问题的应对则有可能导致抑郁、 焦虑、不良适应等∞1。关于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国外进行了许多,国内也有不少,并且编制了一些量表来测量个体的应 对方式。其中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应对方式的特点、 常用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测量应对方式的工具等方面。大量的研究探讨了 应对方式与个体的人格特点如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国外发展了不少应对方式的评估方法,如由福克曼(Folkman)和拉扎勒斯(Lazarus)编制的应对 方式问卷(WCQ,ways of coping questionnaire)№1等应用较广和有代表性的方法。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 异,国外的鼍表并不完伞适合我国的人群。因此,在国外应对方式量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进行编制的量表增多。在国内常用的问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