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

DaXueShengYanJiu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新样态透析□罗迪摘要: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必威体育精装版时代。“手掌之上”24小时移动上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思想,呈现出生活方式“移动”与“随时”、自我呈现“被”与“我”、社会关注“微”与“宏”、社会交往“熟悉”与“陌生”、时间分配“碎片”和“互联”等新特点,日趋出现手机依赖、阅读浅显化、行为无意识化、理性思维弱化等新问题。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是考察人类思想行为变迁的重要入口和维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崭新的“微时代”已经到来。何谓“微时代”?概括而言就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核心媒介,以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为基本载体,以微内容、微传播、微公益等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意义和文化的高度融合,它是互联网发展的必威体育精装版时代。微时代环境下,“手掌之上”24小时移动上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思想行为,其社会交往、消费娱乐、文化表达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呈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剖析微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有利于深入理解与解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现象、新问题,更深刻、更全面地认清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问题与本质。一、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1.大学生生活方式:“移动”与“随时”媒介技术是影响人类思想行为最重要的技术现象。每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人类活动的时空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曼纽尔·卡斯特说:“我们个人和集体存在的所有过程,都直接受到新技术媒介的塑造”[1]。媒介技术首先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2]。具体而言,生活方式指涉广泛,包括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摆脱了时空限制,场景的流动性、行为选择的随时性成为生活方式中国青年研究04/201580大学生研究大学生研究的一大显著特征。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受制于台式电脑的难以移动性和网络技术瓶颈,大学生的学习、交往、购物、娱乐等生活仍需在相对固定的时空中进行。而移动互联网将时间技术与空间技术紧密结合,形成流动的空间和多维的时间“。移动的网络、永远的在线”让大学生的移动阅读、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等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突破了时空的固定化,便利的“掌媒”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宿舍、机房、教室向操场、食堂、公交车等场域“无限扩散”,生活行为被捆绑到无所不在的“网”中,实现了学习生活的“永远在线”、“永远在场”。可以说,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学习、交往、消费、娱乐等活动,不再依赖于特定的时空,所有活动“随身可带”,随时参与到众多“身体不在场的互动中”,进行着“随时随地手机度娘”、“等候时的浏览式阅读”、“全天候的伙伴交往”、“日不落的娱乐狂欢”,在身处的实际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做出随时可变的主动选择。“我在路上,我的学习、阅读、交友在手机上”、“我要移动,也把关系带走”,正是对这种特征的最显著写照。某种意义上讲,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人进行任何活动,其生活方式是“无缝”的、“智慧”的、“流动”的。2.大学生自我呈现:“被”与“我”“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微”本身就是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以关注个体、关心个性为发展的重要表征。“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凸显,他们不再是被言说的对象,而是不断进行自我呈现的主体。大学生获得了更个性化、实时互动的自我表达方式和社会参与方式,他们以个体的微形态、微行动主动地呈现自我,发出声音。微博、微信等软件的流行,为大学生个性表达提供了更个体化的平台,大学生在“此”进行的微阅读、微公益、微支付,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大学生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权,人人都可以是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出声音,还可在转发、评论、围观中展现自我的诉求和欲望。大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对微平台的分享、参与和使用,形成了自我表达、价值诉求、个性彰显的途径、方式和空间,同时折射了大学生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焦点的心态与状态。微时代环境下,丰富、自由的选择还伴随无意识的“被”我,大学生的自我呈现同时还呈现出被动、依赖的特质。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发展和价值伸张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正如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和大众传媒的批判:“个性之所以成为虚幻的,不仅是由于文化工业生产方式的标准化,个人只有当自己与普遍的社会完全一致时,他才能容忍个性处于虚幻的这种处境”[3]。手机无与伦比的随身性和“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