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改变浮与沉》教学反思
《12.改变浮与沉》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中提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改变浮和沉》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并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甚至说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浮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一、满足孩子的愿望
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的好奇心,追求窥知事物乃至世界的奥秘,渴望了解未知的世界是人的天性。不论是科学家还是诗人,都有着或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通过观察现象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表面上看到,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尤其在第一次出示鸡蛋让学生预测沉浮的时候,学生这时还没有多大兴趣,我又将同一个鸡蛋放进另一个烧杯里,鸡蛋却一下子浮在水面上了,这时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步入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既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又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和探索之门。
二、在玩耍中经历体验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玩耍中经历科学,体验科学,学习者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还有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的。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物体放入水中,面对上浮下沉的情境,教师提出问题:“让浮在水面的物体到水底去串串门,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来透透气,你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哇!不得了,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学生的已有经验顿时被调动起来,“我看出来了,同学们已经想好了很多办法……办法行不行,关键还得?……提一个小要求“看哪个小组会合作,想的办法最多?”这下,我们的学生可忙坏了……。有的把回形针放入塑料瓶,就可以浮上来;有的将牙膏皮捏成小船也能浮上来;有的小组看到别人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可以浮上来,也悄悄跟着学;铁钉放在泡沫上会浮上来,看到他们成功的样子,我也随着他们美美地竖起了大拇指;大泡沫沉不下去,别急,我们来合作,小组同学将所有的物体全放在上面,终于沉下去了,合作的喜悦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在经历探究的活动中,孩子们是主动的、积极的,孩子可以真正地接近科学,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启发,在更深层次上对科学有了理解。“感觉这个世界远比知道和理解这个世界更重要。当我们对某一种事物有了感情上的联系,我们就会产生从更深层次上去关心它的责任感,从而让孩子走进科学,感受科学。
三、让孩子说科学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探究学习中,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长时间的观察,每个学生都会发现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个体的发现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去实验而不去交流,学生就没有机会去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这些探究活动,此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一些共性的实验现象也就不容易发现,这样,探究学习的意义就会逊色了。例如“刚才同学们就像小科学家一样,研究得特别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咱们来当小观众,有不同的意见随时给他提出来,好不好?”一场交流活动便开始了──“看来要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可以怎样做?对,借助能上浮的物体让它浮上来,还可以改变它的形状。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并产生新的视界,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发生器。 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重要的是获得了对话理性,并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藏了丰富的人文意义。学生在这样一种“准科研”或“似科研”的活动中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逐步形成内心和谐、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的人。
四、问题是课堂探究的继续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继续,一个问题就会引发一个探究性活动。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