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了解乞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林杰的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 1·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2·一起读。 3·知道什么是乞巧吗?从哪儿知道的? 看注释 ,查阅资料,好办法! 二 、 初读古诗,感受节奏美 1.这首诗向人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赶紧来读一读吧。请大家把书翻到122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大声地自由地多读几遍,开始吧! 2. (此处用不同的方式来读古诗)?? ⑴一生读,读得字字清楚。谁再来?再找一生读。 (2)古时候,诗是可以用来吟唱的,如果再慢一点,就会有诗的节奏美了。谁再来试试? (3)就像他这样,一起来读。 三 、 了解故事,理解一、二句 出示一二句之后过渡:七夕节的夜晚,人们仰望星空,希望看见什么? 1·谁先来读读前两句 2·说说吧,人们希望看见什么? 3·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 谁能讲一讲? 生讲。 评价:讲得很生动,了不起。 讲得很清楚,了不起。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人们祖祖辈辈都在讲这个故事。唐朝的大诗人杜牧曾这样吟道: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这样感叹: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传说,织女的手特别的灵巧,天上那些美丽的云霞都是她织出来的。 4.你看,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古诗里还藏着这样曲折动人的故事呢。 板书:故事 5·了解了这个故事,再来读这两句,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⑴谁来?(一生读)你在真心为他们祝福。 ⑵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幸福的夜晚。一起来读。 四、感受习俗,理解三、四句 1·天上,牛郎和织女在尽情地向对方诉说着离别之情,相思之苦,那人间的女子又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三四句。 ①指名回答。 ②老师总结:是啊!姑娘们在望秋月,穿红丝。是穿一根吗?三根五根吗?是穿尽红丝几-万-条 ⑴谁来读读这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他们为什么穿针引线呢? ---希望像织女那样,织出美丽的锦缎,绣出美丽的图案,做个心灵手巧的姑娘。 ----据说,七夕节的这天,不管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的姑娘都会望月穿针,那根根的红丝线,都承载着姑娘们美好的愿望呢 ---再读。 ---姑娘们可是认真地穿针引线呢,“几万条”再读得慢一些,姑娘们穿红丝的情景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再读 ---这样,就把古诗读出了画面了,真好。 (2)一起读。 ⑶对于这样的情景,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崔颢也曾这样赞叹:“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3.姑娘们穿针引线,是希望自己做个心灵手巧的人。除此之外,她们还会通过什么方式来乞巧? 4.打开资料袋看看吧。 ⑴生默读。 ⑵说说吧,你知道了什么? 5.其实,乞巧的方式还有很多呢,你看, ⑴这是吃巧果,姑娘们会在七夕节这天做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点心来庆祝节日。 ⑵这是蛛网乞巧。姑娘们会把蜘蛛放在小盒子里面,比一比谁的蜘蛛结的网又多又密,谁就是得巧。 ⑶有些地方,姑娘们会聚在一起,拜织女,以表达对织女的仰慕之情。⑷ 这就是资料袋里面提到的投针乞巧了。 ⑸还有,拜魁星、晒书、晒衣等很多习俗呢。 孩子们,你看,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这样,怀着美好的愿望乞巧,日子久了,便形成了一种习俗。 板书:习俗 7·后来,当七夕节到来的时候,不单单是姑娘们乞巧,很多人也都加入了乞巧的队伍当中了,他们又想乞得什么呢?古代乞巧歌是这样唱的。 乞巧歌 摆红桃,摆绿枣,众姐妹,来乞巧。 乞手巧,乞耳巧,乞心灵,乞容貌。 乞我姐妹哈哈笑,乞我爹娘永不老。 8.师生合作读乞巧歌 9·当七夕来临的时候,当我们讲起这个古老的故事,想到这样一个浪漫的风俗,你会乞什么呢? 10.就让我们这个乞巧的队伍中去,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那丝丝红线上,托付给那轮皎皎的明月吧。 一起来读。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五、回归全诗,情景再现  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七夕节终于到了,诗人仰望这浩瀚的星空,禁不住吟出——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指读,齐读? 2·过渡语: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习俗,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就再现了唐朝时人们望月乞巧的情景。其实,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词长河中,像《乞巧》这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很多。 六、拓展资料,补充古诗 1·出示PP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一起来读。 2·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古人呀,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日,出示PPT 这首诗可不太好读,听老师来读。 七、讲讲故事,说说习俗 1·这两首诗我们在小组里合作完成。你先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1.读:大声朗读这两首古诗。 2.找:找一找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