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作激励6.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工作激励6

第六章 工作激励 第一节 工作激励的心理要素 一、需要是激发工作动力的心理基础 需要是人的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内外环境的不平衡状态时,人对某种对象的渴求与欲望。 需要具有如下的特点:(1)社会性。(2)客观性。(3)层次性。(4)集合性。 二、动机激发是提高工作动力的关键 (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动机是一种激发、维持人们的某种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动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内驱力。动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为需要,二为刺激。 (二)动机强度及其“适度”与效率的关系 在某一时刻,强度最高的动机(或称主导动机、优势动机)会引发行为。 动机强度还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三、目标是激发工作动力的诱因 (一)目标的概念与目标选择 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对象,也是激发工作动力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影响目标选择的因素有: 1、目标相容程度 2、影响目标选择的心理因素 (二)目标激发力 1、目标价值。目标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价值,是个人对目标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的估价。 2、目标可行性预期。目标可行性预期是个人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3、目标梯度。目标激发力大小受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的影响。 4、目标清晰度。目标清晰度是指目标的明确程度。它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明确性和具体程度,又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理解程度。 四、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 动机性行为分为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目标行为则是指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五、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 这个循环可用图6-1的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表示。 第二节 工作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着重研究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由于内容大都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故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Alderfer)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麦克利兰(McClelland)的“权力、情谊、成就理论”等等。 (一)需要层次论。 1、需要阶梯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1)、需要的五个层次之间相互有重叠,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优势需要,并不是低层次需要“完全”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成为最重要的。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并存好几类需要,只不过各类需要的强度不同而已。如图6-2所示。 (2)、需要满足的难易程度与需要层次的高低有关。较低层次的需要,偏于物质生活方面,弹性较小,易于追求与满足,并且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3)、五个层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是,个体例外的情况大量存在。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别具一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可以引起满意,当它缺乏时不是引起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另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们并不觉得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当它缺乏时则会引起不满意。前者称之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之为保健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三)金钱动机 金钱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机,除了生理需要外,它与其他所有的需要均有关连,因而其重要性游移不定。 二、行为改造理论 这类理论被认为是激励目的理论。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操作条件反射论”、“挫折论”、“归因论”等。 (一)影响和制约行为的因素 1、行为主体(员工)状况,2、环境状况。 (二)行为改变的层次和难度 人类行为的改变有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如图6-3所示。 图6-3 行为改变所需的时间和难度 (三)行为改变的方式与行为强化 行为改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参与性改变和强迫性改变。 参与性改变是通过让成员个人参与制定目标,讨论计划,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并为行为方式改变作好态度准备,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在这种新的认识基础上自上而下地产生新的行为比较积极和自然,且比较持久而有效,适用于心理成熟水平较高的群体和个人。 强迫性改变是由上级组织自上而下地颁布新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强令执行,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结果。 (四)员工的行为挫折及消除挫折影响的管理措施 1、挫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挫折是指当员工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和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 挫折的后果有双重意义。引起挫折的原因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2、挫折容忍力与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一个人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谓之挫折容忍力。 3、减轻挫折影响的管理措施 (1)、采取宽容态度。(2)、改变情景。(3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