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昶 周登 2012-12-18 10:12:55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然后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企业社会表现与企业绩效等方面;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整合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演变,概念定义,评价方法,企业绩效   一、引 言   自1953年哈佛研究者Howard Bowen提出“商人的社会责任”概念而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争议。即使到了70年代末,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还依然被商业界嘲笑为一个笑话和一个矛盾(Lydenberg,2005)。直到90年代末,CSR的思想才被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消费者普遍认可。目前,接近90%的财富500强企业不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组织目标的基本要素,还每年公开披露公司CSR履行情况,并积极推动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Boli和Hartsuiker,2001)。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直到2006年被视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元年。企业社会责任现已成为学术期刊、报纸,甚至人们日常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术语之一。   综观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目前国外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SR的概念与维度、CSR的评价方法、CSR的影响因素以及CSR与企业绩效等几个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评价。   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50-60年代:CSR概念提出阶段   多数研究者认为,Bowen(1953)是真正第一次尝试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论化。Bowen的《商人的社会责任》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是指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然而在奉行股东利益到上的时代,Friedman(1962)提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CSR是威胁到自由企业社会基础的破坏性学说。在而后的二十年中,就企业是否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很多讨论,如Fitch(1976),Murry(1962)对于Bowen提出的CSR的内容和过程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而Levitt(1958)则对Bowen文章中的基本假设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侧重从企业伦理视角探讨商人或企业要不要社会责任,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Keith Davis,1960;Eells和Walton,1961;McGuire,1963)。   (二)20世纪70年代:自身利益框架阶段   “自利”理论框架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研究者们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探讨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Wallich和McGowan(1970)在《企业社会政策的一种新解释》一文中指出,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与其社会表现相一致;同时指出,在没有证明CSR和股东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下,CSR的争论会持续下去[2]。这一时期研究者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与企业根本利益相冲突,健康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公司和股东长远的利益(Davis,1973;Ackerman,1973;Moyer,1974;Fitch,1976;Murray,1976;Elkins,1977;Keim,1978)。但确切的说,“自利”模型只是新的理念,它并没能在“社会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之间构建出清晰、具体的理论框架。   (三)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企业社会表现框架   这一时期,Preston(1975)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取决于社会政策,CSR的范围比法律法规要广,但比广泛的社会问题要窄;同时认为,企业与社会之间仍缺少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范式,CSR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也不够明确[3]。为此,Carroll(1979)开创性地提出了CSP四层次模型,即CSR应该包括社会所希望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4]。随后,Wartick和Cochran(1985)对Carroll(1979)模型的重要补充,提出CSP应该包括社会责任的原则、社会响应的过程和相应的政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5]。Wood(1991)更是将相关的经济理论与CSR向结合,提出了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模型。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试图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表现模型,界定CSR的内容,并尝试把原来相对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