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论文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doc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论文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论文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 目: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教 师: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类 别: 专业 上课时间: 考 生 成 绩: 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 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 姓名:田麒琳 学号: 摘 要:本文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类陈述,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阐明了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的影响,介绍了在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地震场地影响的途径。综述相关文献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的研究分析,诸如相关的经验系数和经验公式等。最后得出了选址和灾害防治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场地地质条件 地震震害 地震动参数 1.绪 论 地震是各种自然灾害之元凶。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中间区域西部与西南部则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所经过的地段,地壳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历史上都遭受过6级或者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灾害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因此,许多国家对地震预报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即使是成功地预报地震,地震灾害仍然会发生,若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抗震设防,就能抗御地震的袭击,避免在大地震时,出现结构毁坏从而减轻地震灾害并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国内外地震现场调查表明,场地条件对震害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减轻地震灾害之目的,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乃是一项根本性的减灾措施。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较早开展场地条件对震害影响研究的学者是美国人Wood。他对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震中区附近的震害做了详细现场调查[1] 其结构如下图(图1)所示。 图1 结构流程图 2 地震场地效应与震害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震源机制(earthquake mechanism)是指震源区在地震发生时的力学过程。利用这种方法,对世界上不少大地震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采用断层错动的点源双力偶发震构 哈佛大学震源机制图解研究震源机制,对于由前震报主震,或由主震资料预报强余震的分布,以及由地震资料研究构造带的应力分布状况,都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参数(earthqurake parameter)又称震源参数,是根据地震资料分析对地震震源特征的定量表述。包括地震基本参数(如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发震时刻、地震震级或地震能量)、地震机制解和震源动力学参数等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从较小的破裂到上千km的板块边界的断裂带,断层有各种不同的尺度。小断层在地表的出露近似为一条线,很多大断层则常是包括多条断层集合的宽阔的地带。一般称单条的为断层,而多条断层的集合带则称作断裂带。如1906年在美国发生的旧金山8.3级大地震形成了沿圣安德烈斯断层320km长的破裂带,断层面两侧位错达7m。断层的活动诱发了地震的发生,一次次地震的发生又促成了构造性地裂缝的生长与发展。 2.2.2 非构造性地裂缝与震害 非构造地裂缝主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