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例多重耐药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的药学监护
一例多重耐药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的药学监护 李 颖 山西省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专业 临床药师 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在外院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体温升高入我院。 查体:体温38.4℃,血压126/91 mmHg,神志浅昏迷,痛刺激四肢可动,双瞳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颈抵抗阳性,呼吸较快,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头部外引流术后伤口包扎固定良好,未见明显渗出物。 既往史:高血压2年,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CT:脑积水。 胸片:双肺炎症。 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入院诊断 脑积水 脑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后 颅内感染 肺部感染 高血压 临床治疗及药学监护过程 入院后行穿刺引流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甘露醇脱水,神经营养,降压,气管解痉祛痰以及全身营养支持的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与手术室环境欠佳及无菌技术缺陷紧密相关。病原菌可来自皮肤、手术器械、术中置入的异体材料如放置脑室引流管或手术区留置引流管。术后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在术后3天,表现为突然高热、颈强直、精神淡漠。 常见致病菌:金葡、表葡、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 针对医源性颅内感染,在未明确致病菌的经验治疗阶段,应覆盖肠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球菌及厌氧菌。 常选择广谱杀菌剂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阴沟肠杆菌 产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头霉素和克拉维酸天然耐药。 治疗药物选择 1.碳青霉烯; 2.头孢及酶抑制剂; 3.替加环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 透过血脑屏障 对怀疑或业已证实的细菌有效 在脑脊液中浓度大于MIC数倍,剂量较大 联合用药,选择有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 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氯霉素,磺胺嘧啶,甲硝唑 大剂量时能部分通过血脑屏障或能通过炎症脑膜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克林霉素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Ⅻ-神经外科感染的防治》 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 第一阶段 抗感染初始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或通过联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导致感染的病菌,从而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防止器官功能障碍,并缩短住院时间)。 第二阶段 当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再根据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的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耐药性发生,并优化成本效益比。 目的:改善预后,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和自然界。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尤其在老年、慢性、危重、免疫力受损的病人中检出率明显增加,是引起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泌尿系和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抗菌药物选择 天然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 治疗首选:SMZ-TMP 替换: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C-CL) 或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亦可选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及头孢他啶 ?? TC-CL+ SMZ-TMP, TC-CL+CIP(环丙沙星)体外具协同作用 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Sanford Guide》 第37版 热带念珠菌 是深部真菌感染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25%-35%的念珠菌感染为热带念珠菌。 多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应用激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损害的患者。 易受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血行播散。 念珠菌感染抗菌药物选择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首选氟康唑和棘白菌素类。 IDSA 念珠菌病指南 (2009年) Clin Infect Dis?2009, 48(5):503. 念珠菌感染,首选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深部真菌感染 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白细胞数变化图 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变化图 患者住院期间脑脊液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