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咱厝咱声电子报刊
封面
目录
卷首语
高甲戏……………………《桃花搭渡》
梨园戏………………………《李亚仙》
歌仔戏………………………《三家福》
思考与练习………………...........戏曲
闽南民歌介绍…………海陆风闽南情
闽南民歌欣赏…………………行船歌
闽南民歌欣赏…………………烧肉粽
闽南民歌欣赏……………爱拼才会赢
闽南南音介绍…………漫谈南音之怪
南音乐器介绍
闽南南音欣赏………………因送哥嫂
闽南南音欣赏…………………八骏马
思考与练习………………………南音
闽台童谣介绍……………可爱童谣风
闽台童谣欣赏……………闽台歌诀闽
闽台童谣欣赏…………………安童哥
闽台童谣欣赏…………………天黑黑
封底
1
2
3
5
6
5
5
6
7
7
7
8
8
9
9
10
11
12
13
14
咱厝咱声
2009年 第1期
主编:
主办:咱厝杂志社
日期:2009.2.8
地址:
QQ:
电话:
定价:5.00元
电邮:
你现在的位置:咱厝咱声/目录
退出
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
封面
你现在的位置:咱厝咱声/卷首语
在祖国东南沿海的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区,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的闽南人。跨越海峡,东岸的台湾省也以闽南语为主要的交流语言。以独特的闽南语为核心的闽南戏曲、闽南南音、闽南民歌、闽南民俗活动,构成了乡土情怀浓郁的闽南音乐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闽南人。
晋江作为戏曲之都,戏曲演出现象殊为奇特。百年来,不论什么年代,村落里总能闻见喧天锣鼓声,即使到了现在,但凡有一些重大的喜事,如“佛生日”等,都会请来戏班子为大家表演一段。老人们是看得如痴如醉,小孩子们往往喜欢跑到后台看演员化装,被班主呵斥一顿也不在乎,依旧这儿瞧瞧,那里摸摸……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看了由庄长江先生所编著的《晋江民间戏曲漫谈》,不由得联想到我们闽南地区极富地域特色的戏曲、民歌、民谣等,然而近几年来,在多种现代新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些民俗表演活动和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可众所周知,这些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民族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所以,让年轻一代和中小学生走进闽南乡土音乐,感受其独特韵味迫在眉睫。
所以,我希望通过电子报刊这一平台,带领我们这些中小学生去感受晋江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
高甲戏简介:
又名“弋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生旦戏较少。它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角。后来又逐渐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俗称“九角戏”。高甲戏的表演艺术,一部分来自梨园戏和木戏,一部分来自弋阳腔、徽戏和京剧。
《桃花搭渡》故事梗概:
俾女桃花连夜赶路,为小姐(阿娘)传递情书。黎明至江边,以石投水唤醒船上正在打瞌睡的老渡伯。上船后,老渡伯装聋作痴,意故同桃花打趣,并要求桃花唱家乡歌谣。
《灯红歌》便是桃花位老渡伯所唱的小调《灯红歌》是闽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曲目。
高甲戏使用的乐器:
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伴奏乐器以管乐、唢呐为主(解放后改用琵琶为主),此外还配有横笛、二弦、三弦等。打击乐器及其打击方法与京剧相同,如〔冲头〕、〔长锤〕、〔急急风〕等,但“三通”和“出将”时则与京戏不同。丑旦戏或轻松场面加用双铃、响盏等。
我的感悟:
高甲戏是闽南地区传统文化之一,它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味。我们应该继承并不断发扬它,使之重新焕发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击图片放大
你现在的位置:咱厝咱声/闽南戏曲/高甲戏
《李亚仙》故事梗概:
《李亚仙》描写的是唐代歌妓李亚仙和书生郑元和之间真挚恋情的传奇爱情故事,既有男主人公为爱情沦落街头的遭遇,更有女主人公为爱情刺瞎双眼的忠烈举动,情节可谓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你现在的位置:咱厝咱声/闽南戏曲/梨园戏
梨园戏简介:
梨园戏,就是流行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上路老戏”、“下南老戏”和“戏子”(又称七子班)的统称。
梨园戏的表演优雅细腻,有一套极其严谨的基本程式,称为“十八步科母”,如“举手到眉毛,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大、小梨园的表演只有粗犷与细腻之差异。因为它的剧目都是文戏,所以武戏都用台词交代,作暗场处理(个别武打场面也独具一格)。
梨园戏的唱腔以南曲为主,三个流派各有其专用的曲牌和独特的风格。在唱念方面,要求“明句读”,讲究“喜怒衰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