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姓名文化
姓名文化与语言
一 姓和氏
姓最早是对有共同血缘关系的部族的称号,如同今天的“李家庄”、“赵家村”之类。姓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已产生,当时的部族不是很多,所以姓也不是很多。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三中考查说:《春秋》一书提到的姓共22个,即妫(guī)、姒、子、姬、风、嬴、己、任、姞、祁、芈、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妘、允。这说明到春秋时期姓仍然不是很多。这些姓是怎么来的,今天已难知其详了,只有一些零散的历史传说。《国语·晋语》中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是说姬、姜二姓来自居住地的水名,真实与否就不好说了。好些姓都从女旁,如妫、姒、姬、嬴、姜等,反映了姓最早是按母系来算的事实。姓字本身就是由“女生”组成。有些姓可能来自图腾崇拜,如熊、风(凤)等。
姓既然是部族的称号,所以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表示族属,人们一听到你的姓就知道你是哪个部族的。由于同姓的人是不能婚配的,所以姓在婚姻中起着防止误配的作用。同姓的人既然出自同一部族,就会有共同的利益及情感,因而姓也起着凝聚部族的作用。
氏是姓的分支。随着部族人口的增加及人口的流动,同部族的人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为了便于称说,这些分出去的这些成员需要取个名号,这个名号就是氏。如殷王室是子姓,下有华、向、乐、鱼、孔等氏;周王室是姬姓,下有孟、季、孙、游等氏;齐国王室是姜姓,下有申、吕、许、纪、崔、马等氏。
姓与氏的区别在于姓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自由选择,而且终生不变,氏是后天的,而且一生中可能有变化。如春秋时晋国有位大夫,见于《左传》的称呼有九种之多:会、季氏、武子、士会、士季、随会、随武子、范会、范武子。士、随、范都是他的氏,士出自其祖先曾担任过的职务,是以官为氏;随、范分别是这位大夫先后受封的两个采邑,是以邑为氏。会是他的名,季是排行,武是谥号,而他的姓是姬,但从来不用。
姓氏在使用上男女有别。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三代以上,男子未有系姓于名者,汉武帝元鼎四年,封姬嘉为周子男君,此男子冠姓于名之始。”春秋时期女子的名字如“孟姜”、“郑姬”、“武姜”等,姜、姬都是姓,孟是排行,郑是所出国名,武是配偶的谥号。男女这种姓氏使用上的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为了婚配的方便。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来,男子在婚姻上处于主导地位,有选择权,女子处于被动地位,是被挑选的对象,女子标明她的姓是为了便于男子知道是否属于婚配范围。周代的婚礼有所谓“六礼”,其中有一礼叫“问名”, 其核心就是媒人要问清楚女子的姓,以避免同姓结婚。如果不知道女子的姓,要用占卜来决定。《礼记·曲礼上》记载说:“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姓氏是什么时候合一的呢?南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指出:“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故楚之子孙可称楚,亦可称芈,周之子孙可称周,子南君亦可称姬嘉,又如姚恢改姓为妫,妫皓改姓为姚,兹姓与氏浑而为一者也。”认为姓氏混同的现象出现在秦统一中国之后。事实上,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人口流动的频繁,改名换氏等现象的大量出现,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什么姓了。像苏秦、张仪,谁知道他们的姓呢?在这种情况下,姓氏之分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也就意味着姓氏区分制度的消亡。所以姓氏合一是从战国时代开始的,秦灭六国标志着混同过程的结束。
明白了姓氏演变的历史,可以避免或纠正古代姓氏方面的错误。如许多人认为孔子姓孔,这是不对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那时姓氏是有分别的。孔子是殷王室的后代,应该姓子,孔是他的氏。又如有些教材解释管仲说:“姓管,名夷吾,字仲。”这也是不对的,男子称氏不称姓,管肯定是氏。至于姜子牙,姜确实是姓,但这是后世人的称呼,先秦文献中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称呼,而是称为吕尚,吕是姜子牙的氏。
二 名和字
《礼记檀弓上》僖公三十三年王安石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两种简书“应该都是《家语》的原型”,他甚至认为“《儒家者言》也可称为竹简本《家语》”。这充分表明《孔子家语》的记述是有史料依据的,其中“孟皮一字伯尼”的说法应该是前代文献的转述,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中也有“仲尼之兄伯尼”的记载,可为佐证。不过这一转述肯定有讹误,但讹误的资料也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可以顺着这条讹误的线索发现历史的真相。
我们认为“伯尼”之尼为虎之形误。虎字汉印中作,尼字汉印中作,两字相近。用老虎及其相关之物取名字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风尚。如郑国罕虎字子皮(《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国鬭穀於兔字子文(《左传·宣公四年》),楚方言中把老虎称为於兔,文指虎皮斑纹;宋国华貙(chū)字子皮(《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貙是一种老虎的名字,《尔雅·释兽》:“貙,似狸。”晋郭璞注:“今貙虎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