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中国传统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和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 而人主兼礼之 此所以乱也 --韩非子 《五蠧》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诸子百家 2、“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1.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封建) (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3)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术皆应时而生。 ——胡适《说儒》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1、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孔子的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 人的一切美好的品质和能力,也是孔子对人的理想关系的概括。 (2)政治主张: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3)教育思想: 主要贡献: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仁”的学说 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有教无类 (4)敬鬼神而远之 (5)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 孟 子、荀子 (1)孟子的思想 “亚圣” 政治思想: 仁政 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人性论: 性本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 民本思想:(主权在君)民是国家的重要构成,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要重民、抚民、养民。 民主思想:主权在民 (2) 荀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本恶,要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唯物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 王道——以德服人 霸道——以力服人 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荀子却兼谈王、霸。《荀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他推崇王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观: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辩证法: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2. 庄子的思想 (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2)放弃一切大小、贵贱、生死、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思想主张: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四、法家——韩非子 意 义: (1)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术、势) (2)主张变革、不墨守成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2)主张: (1)代表人物: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五、墨家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其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兼爱” “非攻” “尚贤”“节俭” 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追求精神自由 主张法治 变革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仁、德、礼、教 孟子:性善、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礼法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A 5、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