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者策略-营销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跟随者策略-营销原理

一、基本概念 作为市场跟随者可以学习领导者的经验,模仿或改善领导者的产品或营销方案,其投资额通常较低。 每个市场跟随者的目标是: 1) 如何保持现有的顾客,并争取一定数量的新顾客; 2) 设法给自己的目标市场带来某些特有的利益; 3) 尽力降低成本并保持较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具体来看,市场跟随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复制者(cloner),即紧密跟随(following closely) 在各个细分市场和营销组合方面,尽可能仿效主导者。 2.模仿者(imitator),即,有距离的跟随(following at a distance) 模仿领导者的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价格水平。 3.调整者(adapter)即,有选择的跟随(following selectively) 一方面紧跟领导者,另一方面又自行其事。并不盲目地跟随,而是择优跟随,在跟随的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但不进行直接的战争。他们通常会成长为未来的市场挑战者。 另外还有一种“跟随者”在国际上十分猖獗,即,名牌货的伪造者或仿制者,他们的存在对许多国际驰名的大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摘自营销学原理 二、竞争型跟随 策略——方法论(转载) 作者系联纵智达高级资讯师 柴旭光 实施整合资源的跟随 在经典的营销理论中,市场跟随战略一般分为三类。但是在我们的营销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多企业,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采取“跟随战略”,但是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和典型论述有所不同。他们在现阶段没有能力做行业领导者,或者挑战行业领导者,但是其目的是取行业领导者而代之,或者至少在某些区域或领域成为领导者。因此,他们在做“跟随者”的同时,还会不断的采取一些手段,时不时地向行业领导者发起“攻击”,逐步地方蚕食领导者的势力范围,甚至会声称成为领导者。这样的跟随者战略,我们形象的将之命名为“竞争型跟随者”战略。 采用“竞争型跟随者”战略的企业,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类:其他行业的领导者,由于多元化发展要求,在进入新行业的初期,跟随新行业的领导者,但是随时准备取而代之,成为挑战者;行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希望通过跟随来缩短和领导者的距离,因而采取竞争型的战略,达成竞争优势的转换;处于跟随者地位,但又希望在某些细分市场成为领导者的企业,通过主动的竞争来获取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不难看出,所谓的竞争型跟随,只是企业在从“跟随”向“挑战”战略转化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采用“竞争型跟随战略”的企业,其实目的非常清楚,采取的跟随策略就是为了最后的竞争(决战)。 不难想象,对于“竞争型跟随者”,现有的行业领导者必然会高度重视,更会利用现在自己的优势加以无情打击,很多竞争型跟随者“出师未捷身先死”。竞争型跟随就像伊甸园的苹果,诱人,但是充满了危险。 能否实施竞争型跟随战略,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同时,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达成竞争优势的转换,是实施竞争型跟随战略成功的关键。 行业要有一定的成熟度,要有可以跟随的“目标” 采用跟随战略的一个前提,就是行业要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垄断度。 过于初级的完全竞争市场,其实反而无法采取跟随策略——首先是不知道该“跟随”谁,行业中都是小不点,所谓的领导者其实也只是“乱世”里面的草莽,自己都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如何跟随?(当然有国外的例子可以学习,但那是“追随”而非“跟随”了)。其次,不成熟的市场竞争秩序也很混乱,企业随时要应付不知道来自何方的“流弹”,很难安心培育市场。在这种市场中,考虑的不是“跟随”,而是如何尽快“占山为王”。 有了相对成熟的市场,还要有可以“跟随”的对象。跟随其实就是“对标”,对标的最大好处,一是在于有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在那里,跟随者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可以减少前期的摸索,毕竟同样的市场有很多经验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二是当紧紧跟随一个行业领袖的时候,已经在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了。借助跟随和一定的挑战,企业可以寻找到“一举成名”的捷径,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但是,这样的捷径充满危险,而且绝对不能透支,过早的“竞争”和“挑战”,可能会毁掉一个本来有希望的企业。 麦当劳是全球著名的快餐企业,响当当的名气,自然是想一战成名的竞争者梦想的挑战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来自河南的“红高粱”在“模仿”和“研究”麦当劳之后,打出了挑战麦当劳的大旗。红高粱一方面巧借当时最红的《红高粱》电影之名,另一方面利用“民族企业”概念,号称“麦当劳走到哪里,红高粱开到哪里”,一时间也是风生水起。由于红高粱在硬件、软件上都远没有具备一个合格的“跟随者”条件,这种过渡透支竞争资源的做法,使其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