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宜居城市_以西安市为例.docx

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宜居城市_以西安市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宜居城市_以西安市为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部发展研究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宜居城市———以西安市为例刘欣怡(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基于城市规划学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功能分析法,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为背景,对西安市的城市宜居性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西安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西安城市的宜居性建设。关键词:宜居城市;城市规划;西安市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645(2012)05-0030-040引言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宜居城市”也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西安,这座华夏故都,因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的关注目光。西安自古也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随着《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如今的西安城,在世园会的有力带动下,更加注重自身绿色工程的建设,其在“十二五”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一座山水宜居城市。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西安所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日渐突出。绿化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交通、住房等这些“城市病”也在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对西安市宜居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城市规划视角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设意见。1西安市宜居性现状分析近年来,西安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宜居之都”的建设。西安市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连续实施的“蓝天”计划、唐皇城复兴计划、“碧水工程”和“大绿工程”,使西安市天蓝、水清、地绿的新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西安世园会的建设和举办,更进一步加快了西安成为宜居住、宜就业、宜生活的“宜居之都”的建设步伐,极大提升了西安的活力、魅力和综合竞争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也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三廊八水、南山北塬、多节点”的生态空间格局。1.1西安市的绿色廊道建设绿色廊道具体包括:“三廊”:即渭河、沣河、灞河三条主要河流形成的生态主体构架。“八水”:即渭收稿日期:2012-04-20作者简介:刘欣怡,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30—西部发展研究刘欣怡: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宜居城市河、泾河、沣河、浐河、灞河、涝河、滈河、潏河八条水系。“南山北塬”:即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和渭北五陵塬生态区。“多节点”:即在河流交汇处形成的生态湿地等多个生态节点。在此基础上,西安市政府依托秦岭绿色生态资源,恢复“八水绕长安”河湖系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并启动“秦岭迎面坡”绿化工程、“白鹿原迎面坡”绿化工程和“洪庆二岭子”绿化工程,到2015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同时以明城墙、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为环线,建设主城区绿色环道;以关中环线路、铁路沿线为通道,建设城乡一体绿色廊道。建成阿房宫、清凉山、文景等20个以上的公园,实现主城区公园景观建设工程,到2015年,使建成区内500米半径就有一处可供市民休闲的广场或街头绿地。1.2西安市山水城市建设昔日“八水绕城”、“灞柳风雪”、“草堂烟雾”的靓丽景象在今日的西安应以怎样的形式去演绎?古长安这样一座集中国园林典范于一身的城市,该如何保持自身独有的生态特色?目前,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西安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如加强对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控制等。尽力把西安建成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西安[1]50-52。秦岭北麓作为西安大都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西安市持续加大秦岭北麓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以及森林植被的积极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此外还加强浐河、沣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完成5000亩大绿工程和30个环村林带建设任务;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见缝插绿,着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绿地,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城市绿化景观效果,营造出宜居、宜游的城市生态环境。1.3西安市环境卫生的建设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是西安城市发展变化最大的一个重要方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民意调查中心曾在2003年的一项名为“西安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的课题中调研发现,2000年前在西安市16大类最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城市“环境卫生”问题被市民列在首位,在被访的916位市民中,有736名公众选择这一问题。经过几年创卫工作的整体推进,“城市变净、蓝天变多”获得大多数公众的认可,显示了西安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