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卷第4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2No.42001年11月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1孟子的“仁义内在说梁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北京100082)[摘要】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嵋刚隐之心,仁也_,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讧-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关键词】仁;仁内义外;仁义内在[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692(2001)04—0023—05孟子“四端”说的提出,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来,使之上升为普遍意义上的仁民爱物的过程。意义,它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否定了“仁内义外”孔子言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血缘宗法的孝说,论证了“仁义内在”说,将先秦儒学理论发展悌为基点,通过层层外推,达到普遍意义的“泛爱到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四端”说的形成使我众”,故有子将其概括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们看到孟子理论探索的艰苦历程,那么,考察“仁矣”。而孟子则是把“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义内在”说,则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孟子对儒学“不欲害人之心”看作仁的开端,与孔子相比,无理论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疑是一个重大变化。孟子言仁更多地倾注了对民众1孟子自称“私淑于孔子”,又曾“学于子疾苦的同情和关注,而不再是以维护宗法血缘为重上思之门人”。他主要从内在一面发展了孔子心。孟子甚至对仁民和亲亲作了区分,把仁界定为的仁学,对“仁义内在”作出了理论说明。孟子关对民众的一种普遍情感:“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于仁的第一个命题是:“恻隐之心,仁也。”以恻隐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之心言仁是孟子仁学的独特之处。《说文》说:“恻,爱物。”(《尽心上》“爱”是对于万物的一种情感,痛也。”赵歧注:“隐,痛也。”恻隐一词是表示对“仁”是对于民众的一种情感,“亲”是对于亲属的他人的不幸、危难境遇而产生的哀痛、同情之情。一种情感,三者互不相同,有严格的区别。对于一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例如看见孩童要掉个君子来说,就是要由亲爱亲人达到仁爱民众,由入井中,必然会产生怵惕侧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仁爱民众达到泛爱万物。孟子把仁界定为对民众的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目的,而完全是情感的真实流真实情感而与亲亲区分开来,表示他在一定程度上露,将恻隐之心“扩而充之”即是仁。孟子也常以突破了宗法血缘的狭隘范围,而赋予仁更为广泛的“不忍人之心”言仁:“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社会内容。当然,说孟子突破了宗法血缘只是相对忍,仁也。”(《孟子·尽心下》)“不忍”和恻隐一样,而言,孟子终归是一个生活在古代宗法社会的思想都是对他人特殊境遇下的不幸而产生的哀痛、同情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宗法关系虽然开始遭到之情;“所忍”则是一般情境下的仁爱之情。孟予破坏,但依然是维系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因此,认为,仁实际是一种“以其不忍达于其所忍”的扩孟子在提出富有创造性命题的同时,依然保留着旧充过程,即把对特殊境遇下的恻隐、哀痛扩充起的观念:“亲亲,仁也。”(《尽心上》)“仁之实,事[收稿日期】2001-02-8 [1乍者简介】梁涛(1965一),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博士后。万方数据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亲是也。”(《离娄上》)于仁,掌握了仁也就掌握了义。正因为如此,孟子孟子关于仁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仁者,人心只言“求放心”,而不言求失路。也。”恻隐之心意义上的仁,只是一种道德情感,孟子通过“仁、人心也”的命题,将仁与主体相当于孔子的“仁者,爱人”。在孟子那里,与孔的本心、良心等同起来,赋与仁丰富的内含。了解 子相当的是后一命题中的仁,即“仁者,人心也”孟子的仁先要了解孟子的心,了解了孟子的心也就意义下的仁。了解了孟子的仁。首先,与孟子心有广义(良心、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孟子》一书中,本心)、狭义(恻隐之心)之分相应,孟子的仁也有心字共出现121次(三处用于人名的不计在内)。从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仁只是恻隐之心, 这些场合的使用来看,心字的含义较复杂,它既指从广义上讲,仁则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主体道德心,如良心、本心,也指具体的恻隐、羞心全部;从狭义上讲,仁只是“仁民爱物”之仁, 恶等之心。那么,孟子“仁,人心也”是哪一种心从广义上说,仁则统摄仁义礼智全部,既是情又是呢?如果是恻隐之心,那么,“仁,人心也”只是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统一。“恻隐之心,仁也”的重复,并没有表达新的内容;再次,与孟子“四端”心和道德心相应,孟子而如果是道德心,那么,仁就和道德主体等同起的仁包含了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