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docVIP

农村中学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中学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现代化新人,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初中阶段学生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多都是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如针对学生的行为矫正效果而在我校初一年级所有任课教师中开展的《学生行为跟踪调查问卷II教师问卷》的调查中(部分项目统计结果如下)我们发现有近80%的意见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项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与他人打架 易激怒或勃然大怒 神经质或过分特殊 不听管教 从来没有 0(人) 2(人) 1(人) 18(人) 0(人) 有时出现 1(人) 3(人) 13(人) 3(人) 2(人) 经常出现 20(人) 15(人) 8(人) 1(人) 9(人) 较以前更 加严重 1(人) 2(人) 0(人) 0(人) 11(人) 除以上问题外,伴随近年来逐步扩大的初中阶段的教育规模,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群体的相对人数比例似乎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课程体系及思想观念的更新,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进行教育及矫正的难度。而我们提出“自我管理”这一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达到改变或重塑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自我管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课题,意在认真总结在德育基地建设活动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得以肯定和推广,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给予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系统性,更好的为全面提高学校人才素质服务。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处理好教师干预行为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问题,帮助学生在思想上确定“自我管理”的意识,在行动上落实“自我管理”的行为。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就我国而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已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形成了一些系统的理论。但却大多是宏观上的理论,对微观上研究的较少,尤其是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这一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本课题的预期突破 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新思想观念,借鉴各项宏观理论,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重点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达到变教师直接干预为学生“自我管理”这一目标。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本课题就是要在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与方法。随着当代心理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要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仅仅凭借外部的干预往往是难以实现的。相反更需要个体自我的参与和管理,要求个体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我们的“自我管理”的构想,也正是在当代心理学理论观念的沃土上发展起来的。 “自我管理”概念的提出既有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还有其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将学生个体视作为环境的产物,认为个体所有的行为都是在环境刺激与强化物的影响下形成的,要改变个体行为只需要改变环境刺激或强化物就可以了。据以提出的一些干预方法,大多是让个体被动地接受环境的改变,通过向个体显示新的刺激和给予个体各种不同的强化物等来达到干预的目的。不能否认这些技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勿庸讳言,这些方法多少忽略了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略了个体的意愿、动机、兴趣、情绪等,这使得它在具体的实施的适用范围和对个体的效果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当代心理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人们开始重视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开始认识到从信息的输入、选择、编码、储存直至提取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且受个体的动机、意愿、情绪等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其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其身心潜能和人生价值。“天生其才必有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任何环境的影响都必须通过个体心理的中介才能对个体产生作用,而要改变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仅仅凭借外部的干预往往难以实现。相反,更需要个体自我的参与和管理,更要求个体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理论框架: 1、当代心理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 2、《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5、现代教育理论中关于“现代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及学校管理中关于“学校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