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

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解析新东方在线 白雪皎2016年高考历史已经结束,新东方在线白雪皎老师针对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做了详细解析,希望能为今年高考的同学提供估分参考,也为明年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复习方向。2016年北京历史题,难度总体来说会比之前有一点点提升,当然更多的可能是体现在部分选择题当中,比如说中国近代史的选择题,可能会有一两个陷阱。另外就是在主观题当中也会有一部分题,比如说37题的第三问,会有一点点小的问题。现在来看具体的试题。【真题】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白雪皎老师解析】12题说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历史来源地的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哪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齐、魏、秦、陈,等等。但凡出现这些字,单一一个字出现的时候,其实应该是周朝搞的分封制,所以那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时期其实就是周朝。东周西周不太过关注,我们来看选项。选项当中的A项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从《诗经》当中的,很显然就应该是A。B项里面说长门献辅,文学作品当中涉及到的两个重要的人物,汉朝的司马相濡,还有东晋的陶渊明,这两个历史人物出现的时间就和周朝不相符。C项里面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这里面的汉代李将军很明显是汉代,也和西周时期不相同。然后D项政烦方改纂,愚俗乃焚书,就是嬴政秦始皇时代的。所以这道题该选A,题目当中问的是作品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很显然就是刚才说的A选项里面的《诗经》。B其实是元曲,CD两项是唐诗,很显然都不可能出现在周朝时期。第12题难度并不算很大。【真题】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白雪皎老师解析】第13题说在中国古代某一个时期,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尖锐,这是第一个关键词。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的呵斥。我们注意这个问题,哪一朝有过节度使,或者节度使从哪朝开始的?应该是唐朝中后期,所以之后才会出现安史之乱,在北京发动了政变,有一首诗也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应该是从唐朝开始有了节度使,元朝就已经没有了,有节度使的朝代只有两个,唐朝和宋朝。另外还有一个关键词到中书省,哪一朝有中书省,唐朝和元朝,宋代没有。最后还有静安坊,这道题应该选B,唐长安,出现的这种情况。唐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很尖锐,因为唐朝中央集权被削弱,就是因为有这帮节度使的出现。【真题】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白雪皎老师解析】第14题,神宗即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创立设置三司条例司,这说明王安石改革最初的重点在于什么?皇帝按照王安石的说法创立了这么一个管制,三司条例司,用来通天下之例,把散钱敛过来,所以王安石变法改革的初衷应该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实最核心的两个内容就是富国强兵,所以这一条很显然说的就是富国的内容。【真题】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白雪皎老师解析】第15题,说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的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的许可,说明当时怎么?这道题其实也不难,应该选1和2。首先16世纪明确时间是明清时期,很显然我们讲明清经济的时候有一点,就是农副产品大量的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所以1是正确的,最初经营粮食棉布等,那粮食和棉布显然就应该是农产品。后面农本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是为什么?这就是中国古代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以墨致富,以本守之。商人赚钱之后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反而用来买房的置地,购买田产。在讲明清商品经济的时候就说这种行为会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缺乏资金,所以这个农本思想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很重要的。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古代商人、地主、官僚,是三位一体的,什么意思?就是商人经商致富之后会花钱买地,变成地主,同时可以花钱捐官,又是地主,又是官僚,还是商人,这种三位一体的政治模式是经常容易出现在中国古代的。3里边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这是不对。大家应该知道从汉朝开始我们搞的政策,实际上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