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分泌学-糖尿病-2
第七节 成人自身免疫迟发性T1DM
成人自身免疫迟发性T1DM(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 mellitus in adults, LADA)和青少年发病的T2DM(maturity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th, MODY)分别为1型和T2DM的特殊类型,故与普通DM分开进行讨论。
【成人自身免疫迟发性T1DM】
成人自身免疫迟发性T1DM又称LADA。1977年,Irvine等[1]首先观察到部分T2DM病人血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大多数为非肥胖者,易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等。80年代,芬兰Groop等[2]报道血ICA阳性的T2DM低体重指数,低C肽水平,HLA-DR3和DR4频率增加,2年追踪发现胰岛B细胞功能持续下降,又不同于T1DM,遂命名为隐匿性(latent)或迟发性(late-onset)T1DM。日本Kobayashi等[3]因其胰岛B细胞功能呈缓慢损伤,故称其为缓慢进展型胰岛素依赖型DM(slowly progressive IDDM,SPIDDM)。至1993年,澳大利亚学者Tuomi等[4]对一组NIDDM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发现有较高的阳性率,并提出“LADA”的概念(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此后大多数学者使用这一名称,但以上名命亦有沿用。1997年WHO对DM分型提出新建议,将LADA归属于T1DM的亚型(自身免疫性缓慢进展型)。
一、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LADA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的触发引起的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所致。
(一)遗传易感性 Kobayashi[4]在早期研究中发现ICA持续阳性的NIDDM在随访中比ICA阴转者的HLABW54和DR4的频率要高,从而提出具有HLA相关基因对于缓慢进展的B细胞破坏是先决条件。Vauhkonen等[5]对36名LADA患者的无DM亲属和19名无DM家属的健康志愿者,用口服和静脉耐量试验、高血糖钳夹试验、正常血糖钳夹试验,观察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和反应性,并检测了他们的HLA-DQB1表型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结果示LADA亲属的静脉糖耐量试验中的早期10分钟胰岛素反应较正常对照者降低40%。而高血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较对照组降低30%,而二者的糖摄取率相似。迟发性HLA-DQB1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说明LADA后代在临床前期即出现的B细胞功能异常与HLA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LADA的HLA表型与少年起病的T1DM并不完全相同,且具有种族特异性,与正常人群有一定的重叠。Tuomi采用GAD-Ab阳性诊断LADA,发现DQB1*0201/0302基因频率较DQB1*0302基因频率增多[6]。国内萧建中[7]、李玉钟[8]对北方人LADA检测均发现,DQB1*0201较正常对照组增加,DQB1*0301这一保护基因则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比T1DM相对较多,还发现DQB1*0302较正常对照组高,潘孝仁教授等[8]报道,HLA-DQB1链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基因与LADA相关。UKPDS(43)[10]统计白高加索人中疑为LADA者的DE3/DR4-DQB1*0302的频率高。Kajio等[11]报道HLA-BW54频率增高,并指出HLA-DR2可能与ICA阳性呈波动有关,可保护胰岛B细胞免于受损,ICA呈波动性阳性者其胰岛功能无显著改变,可长期维持一定水平的胰岛素分泌,始终表现为T2DM,此类患者应归属于LADA。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后天因素,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可能参与或抑制其自身免疫反应。同卵双生子随时间延长,其B细胞自身免疫反应的一致性约为2/3,表明环境因素或非孟德尔遗传因素或时间对T1DM的发生起作用。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地区、化学因素和微生物感染。其中对T1DM的病毒感染的诱发易感人群的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多,而LADA作为T1DM的新亚型,该因素亦或多或少地起了诱导作用。
据报道有多种病毒与T1DM发病有关,较为肯定的有先天性风疹病毒、脑炎心肌病毒、柯萨奇和巨细胞病毒。新近则发现逆转录病毒、轮状病毒等亦参与T1DM的发病。过去有关机理中“分子模拟学说”占主导地位,即病毒与胰岛抗原的分子结构中某些节段相似,同时Ⅰ类和Ⅱ类MHC表达增加,从而使B细胞变成抗原递呈细胞而引起自身免疫。1992年,Kanffman等[12]发现人GAD65和Coxackie病毒的Pа-蛋白间的18氨基酸多肽具有相同序列;1998年,Honeyman等[13]则发现IA-2的805~820段氨基酸的表位则与轮状病毒主要免疫原性蛋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