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典论论文》《典论论文》.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典论论文》《典论论文》

曹丕的《典论·论文》 一、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二、批评论、文人相轻 三、文体论 四、文气说 五、文学价值观 曹丕其人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被封为魏王,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丕袭位为魏王,不久,废汉献帝自立,史称文帝。 曹丕是一个政治家、学者、诗人。他多才多艺,有胆有识。政治上主张“以德化民”,被后人成为“旧时明君的典型”(郭沫若)。作为一个学者,他一生博览群书,曾经动员大批学有专长的人将当时众多书籍分门别类,编成《皇览》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类书。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写了不少优秀的诗,其中,有五言,有七言,大都感情真挚,文辞优美。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处于核心地位,统领着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据《三国志》记载,这个集团的成员多达一百多人,著名的是“建安七子”,即《典论·论文》中评论的七个人。可见,当时虽然处于乱世,文学也是非常兴盛的。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是当时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典论》共五卷二十篇文章,主要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被时人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 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远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批评者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心境,既要看到他人的优劣长短,又不为自己所遮蔽,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正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言:“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文人相轻”这一心理,在《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恶习,这一陋习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是一种民族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曹丕分析了这一恶习产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只做到了“知己”,而没做到“知彼”。一方面表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对别人短处的视而易见。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曹丕认为,作家的文学才能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都是通才。他的基本态度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众多的文体决定作家的文学创作只能在某些领域保持优势,即他只可能在一个或几个领域独领风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独领风骚。这是由作家、艺术家的修养、气质、情感、性格等因素所决定的。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曹丕真切看到了这种风气的危害,将之上升为一个民族的恶劣性来加以讨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这种“文人相轻”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而深远的,它导致了文学创作领域妄自高大、故步自封风气的产生,也导致了文学批评领域相互吹捧、虚夸不实等非民主气氛的产生。曹丕认为,这种风气应该予以纠正。正是在对文人相轻这一心理陋习的分析批判基础之上,曹丕展开了他的文学主体批评。 文体论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肯定审美价值)。 曹丕划分文体的原则 文本同而末异 第一次明确从文学自身特点来划分文与非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文体论的探讨,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而终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气说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气”一指作家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曹丕认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是以“气”为支撑的。这个“气”表现在作家艺术家身上,具化为作家艺术家的主体的道德、性格、气质及审美修养,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融入文学艺术作品诸因素中去,则是文学艺术的风格。这风格是独特的,也只有独特,才能形成风格。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曹丕还认为,“气”有清浊之分。所谓清浊,一方面说人的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