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选】《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德经》第一章解释.pdf

【精选】《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德经》第一章解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 宫延庆释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世代人们读他、 解释他,总是受益匪浅。几年来,我从另一个视角——认知学的视角去解读他,顿 觉豁然开朗。虽然与许多前贤们很有出入,但还是愿作为一家之言与大家共享。 道可道也,非常道。 道这个东西是可以用语言来说一通的,但说一通的道 与世间本来存在的那个道不是一回事。 名可名也,非常名。 (其中的道理也是容易理解的,要说一通就要用名称、 概念这类语言材料,)名称、概念是可以解释的,但这种解 释与它背后所指事物的丰富内涵也不是一回事。 无,名天地之始。 (比方说)“无”这个词,可以解释为事物的初始状态。 有,名万物之母。 “有”可以解释为事物的原因或母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但“无”的深层含义是要人们把注意点放到事物的细微 精致之处, 常有欲以观其徼。 而“有”的深层含义是要人们把注意点放到事物的整体 框架方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无”也好,“有”也好,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由 于着眼点不同,才有不同的说法。 同谓之玄。 这种从不同着眼点看事情的方法就叫做“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反反复复地从不同着眼点看事情,这是认知万事万物的 根本法门。 第一章的逻辑思路是很清晰的,由“道”引出“名”,由“名”引出“无”和 “有”,再由“无”和“有”归结为“玄”。“道”是出发点,“玄”是归结点。由此 看来,第一章讲的既不是道、名,也不是无和有,而是“玄”。玄是一种思维方法 和认知方法。《道德经》八十一篇,其余的八十篇用的就是玄的方法,理解了“玄” 就理解了《道德经》的篇章结构。 在通常情况下,玄字经常被理解为玄奥,通过这一章,使我们意识到,玄字并 不玄奥。它其实就是指多视角的认知方法。这种多视角的认知方法,我们在现实生 活里经常见到。在逻辑上叫“同出而异名”,现在经常说“辨证的看问题”,其意思 和玄字也有些相近。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可看成是玄的方法,西医看病要做 切片化验,做 CT 扫描也是是玄的方法。机械制图三视图的方法,计算机 CAD 还 可以做多种横截面视图,都是玄的方法。司法断案要搜集多种证据互相印证,这也 是玄的方法。老子把多视角的方法概括为一个字——“玄”,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这种概括,对于人们认知事物极有启发意义。 这一章结尾提到“玄之又玄”,怎样理解?我们可以把前面的逻辑构架画成下 图: 这个图式的解读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无和有两个视角去观察,而无和有还可 以各自从两个视角去观察。这两个视角是“可名”与“常名”。 可名 常名 无 万物之始 欲以观其妙 有 天地之母 欲以观其徼 看来,“玄之又玄”里面还包含个“可名、常名”的道理。可名的意思是,对 事物,是可以做出知识表述的。对词语的解释,给概念下定义,都属于可名。常名 的意思是,可名的背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需要探究,不能停留在咬文嚼字上,要变 成行为和行动。譬如,你仅仅知道“无 ”是说万物之始,这只停留在“可名”的 阶段。如果你能经常觉察到事物的细微之处,你才真正地懂得“无”的深刻内涵。 做事情如果能把关键细节做好,你就掌握了“无”的精髓,这就叫“知常无”。 “可名、常名”的道理是说认知的不同层次,“可名”是浅层的认知,“常名” 是深层的认知,但这种深浅还不同于感性和理性差别。“可名”是语言、文字、图 式、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