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式环岛中国式环岛.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式环岛中国式环岛

在西方被视为先进理念的交通设施,在 中国却沦为了堵车又堵心的交通毒瘤。 在交叉路口设立环岛,是城市在初级发展阶段时的一种 普遍做法。车辆行驶到环岛附近时不得不减慢车速,从而减 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环岛的优势在于投资少,作用明显。   但随着城区车流的日益增长,环岛交通的缺点也暴露出 来。用“十字”代替“环岛”成为必然趋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引入发达国家 的环岛,一时成为城市建设新风潮,赋予其城市名片的功 能,成为新型面子工程。却因规划和设计的偏差,中式环岛 不但为城市添堵,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诸多内地城市在经 历了对环岛的大肆修建后,又开始了对环岛的大规模的清理 拆除。 近日,海淀区交通委决定拆除上地交通环岛将之改建成 平交叉路口,北京的一处著名的交通拥堵点有望得到缓解。  中国环岛地理设置有问题 在一些车流量较大的多项交叉路口,环岛可以使得车流汇集,一定程度上简化交通,所以作为折中方案而建立。发达国家热衷环岛,因将环岛的好处发挥得当:环岛即不需要人力维持交通秩序,不用设置信号灯,降低成本。作为车辆分流的一个重要设施,交通环岛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十分流行,有的环岛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但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它似乎已渐渐跟不上发展的节拍。 环岛应安置在车流较少地区,中国城市安置在交通要道 作为静化交通的主要手段,最初发源于西方的环岛,绝大多数都是建在车流量较少的地方。它可以强迫交叉道路的车流汇集后全部沿交通环岛靠右侧行驶,到车辆要转入的路口时右转弯进入预计路线,从而避免了交叉道路的交通问题,减少交叉路口上车流直接交织造成的硬减速。由于车流量较小,并且环岛能有效的归引车流,设置环岛的交叉路口,往往就不再设置信号灯。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在车流量少的时候,汽车按环岛行驶,减少事故。在车流量大的时候,由于环岛本身并没有占据物理空间,环岛上也可以直接通行。在中国不少环岛却修建在车流量大的交通干道,还往往建设的巨大臃肿,直接导致了行车距离增加,通行空间减少,成了拥堵的催化剂。这些不合理的环岛设置,一方面是因为最初设计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就是早期的城市规划无法适应城市的急速扩张,但结果都是导致车流量超过环岛的承载阈限,在环岛处形成拥堵。 英国海德公园里的环岛设置的就十分精妙,所谓的环岛并不是教条的花坛,而只是地面上一圈环形指示标在英国,环岛作为交通静化的措施大多数出现在小区、商业区乃至公园内,而非交通干道上。 环岛加信号灯致交通瘫痪 在中国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环岛常被生硬的安置在十字路口中,环岛导致汽车行车空间减少,行车距离增大,等待时间增加,结果只能行成车流的瓶颈;还因为环岛无力疏导交通,又加装了信号灯,照车辆分流的逻辑控制车流。繁琐的信号系统,冗长的等待时间,导致了高峰期的交通瘫痪。 海淀区著名的“堵点”上地环岛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这个位于上地信息路与上地三街的交叉口,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核心地带,随着车流的增多这里在四个出口又增加了红绿灯,这实际上并未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的拥堵,进出环岛往往要等两三个红绿灯,有时候十几分钟都过不去。 环岛的地理位置选择出错,再加上信号灯系统设置的问题必定导致效率低下,最终只能是作为交通障碍被拆除。在2007年前贵阳城区每天下午下班高峰时间,各个有环岛的路段,摩肩接踵的车辆在环岛圈内挤做一团,相邻四条路段车成长龙。如此景象,已经成为贵阳市区每天必然出现的“风景”,交通部门决定拆除贵阳城区全部交通环岛,一个不留。 据交警部门统计,近年来,贵阳市区相当一部分交通事故发生在环岛处。其原因主要是在绕盘过程中方向不一,争相抢道引起。而改造后的“十字”交通路口,无论“直行”、“左拐”、“右拐”,仅靠红绿灯就能有序“调遣”。 中式环岛安全性低事故频发 根据道路规划的相关技术标准,规划交通量超过每小时2700辆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不宜采用环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任一交织段规划的交通量超过每小时1500辆当量小汽车数时,应改建交叉口。 在交通规划较为成熟的国家,环岛主要是交通花坛,建立在社区内部(或郊区),目的是降低车速减少事故率(平均可减少29%的事故)。由于转弯半径小,可以十分有效地增加大型货车的驶入难度,多数时间可将大型汽车隔离在社区之外,而且不妨碍救护,消防和校车的偶尔通行,兼顾安全和实用。设置在郊区的大型交通环岛,由于车流少,车速很快,大型环岛的提升安全性的效果更是显著,可以达到73%。 主次不分:过分强调观赏性忽视安全性 交通环岛在中国的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设计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环岛绿化城市的作用被过分夸大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