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7-行业与职业人口学 7-行业与职业.ppt

人口学 7-行业与职业人口学 7-行业与职业.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学 7-行业与职业人口学 7-行业与职业

第七讲 行业与职业 Industry and Occupation 一、概念阐释 行业( Industry ): 指生产部门,体现产业特性。 职业( Occupation ): 指就业岗位,反映从业属性。 几点思考: 1、可否替代理解:行业=产业?职业=就业? 2、行业与职业的统一与矛盾? 3、先有职业,后有行业?(追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 4、行业分化引导职业细化? 5、产业转移带来就业转型? 二、行职业划分 1、农、林、牧、副、渔业(5个) 2、采掘业(7个) 3、制造业(30个) 4、电力、燃气及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业(3个) 5、建筑业(3个) 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2个) 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个) 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个) 9、金融、保险业(2个) 10、房地产业(2个) 11、社会服务业(9个) 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个) 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个) 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个) 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4个) 16、其他行业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负责人 2、专业技术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服务人员 5、农、林、牧、副、渔、水利生产人员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观察:行业人口的职业分布 第一产业(First Industry): 农业 第二产业( Secondary Industry ): 工矿业,交通业 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 文教卫生,商贸服务业 相关论题: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变化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籍华人学者段纪宪就撰文指出: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把以农业人口为宽底边的产业结构正三角形倒转,即大幅度缩减农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尤其需要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使广大农业人口在非农行业实现非农就业。这虽然是极为艰辛的转变,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参见下图)。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两要素:人口与产值 人口的产业划分和户籍划分 农村人口=农业人口+部分非农人口 城镇人口=非农人口+部分农业人口 关于“失业” 失业的三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前两种失业被认为即使在充分就业条件下都难以避免的自然失业( Natural unemployment ),只有周期失业会引起劳动力总需求的减少,导致普遍的失业。 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讨论? 刘易斯拐点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954年刘易斯(Arthur Lewis)发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这篇开创性文献被奉为解释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过程的“一般”理论。文中指出,发展中经济存在两个部门: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在许多经济中,支付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可以获得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即传统部门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现代部门需要的劳动力。 1964年拉尼斯( G.Ranis)费景汉(J. Fei)发表《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一文,拓展了刘易斯理论模型,形成含有转折区间的二元经济模型。拓展的刘易斯模型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经历两次农村剩余劳动力(Redundant Labour)转移,即所谓的”刘易斯拐点“(Lewisian Turning Point)。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无限供给 → 有限剩余 → 转移殆尽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探讨 一、概念界定: ①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趋近于零,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而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 ②农业劳动力供给量与社会需求量之差。即相对于农(牧)业生产所需的合理劳动力之外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 ③边际收益低于非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劳动力。 ④当农业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呈下降趋势时,就内生着剩余劳动力。 二、指标评测 ①耕地劳动比例法(胡鞍钢,1997) : 通过估算农业生产中耕地数量与有效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即可计算农业劳动力总量与有效劳动力数量之差——农业剩余劳动力。 ②直接计算法(王诚、1996): 根据农业统计数据直接进行计算。公式表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总劳动力数量-乡镇企业就业量-私营企业就业量-个体劳动就业量-流入城市岗位就业量-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