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在本课整体设计思路上用以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对苏联领导人及苏联改革的追踪报道为线索,跟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审视苏联的改革历程。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本人主要运用历史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本课采取情境创设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 3. 教材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 ,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三大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这三大改革也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 教学难点 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 4. 教学目标分析 ? 1、知识与能力: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影响。 (2)通过对三人改革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 (2)运用史料分析法客观分析三人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3)通过问题探究,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使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探究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5. 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采取情境创设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1)教法:情境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6.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导入新课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困扰着苏联,而在必修1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苏联是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美苏两国主导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为冷战的对手,美国人是怎么看待的在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我想美国人也一定知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的道理吧,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以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对苏联领导人及苏联改革的追踪报道为线索,“跟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审视苏联的改革历程”。 【设计意图】:以史为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问题进行思考 步骤2:讲授新课 一、赫鲁晓夫:打破坚冰 ?图片1: 1958年“年度人物”赫鲁晓夫 问题探究一 英文解读:俄国,(指苏联)新的方向 谁引导着苏联开始了新的反向?这是新的方向吗? 红色的镰刀挥向庄稼,意味着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斯大林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在农业发展上欠了不少帐。 有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他)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多视角看待赫鲁晓夫改革,拓展学生的思维, 为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二 通过投影表格,以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措施、原因、结果以及失败原因来说明上述问题。改革的措施即如何掘墓;改革的原因即为什么要掘墓。(注意细化迁移:指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也算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结果以及失败原因即如何理解赫鲁晓夫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法多视角看待赫鲁晓夫改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掘墓人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