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与中医.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身医学与中医

内 容 提 要 一、中医的心身医学思维模式很重要 二、心身疾病应把握的关键点 三、心身疾病应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四、中医的心身医学亟待普及 3、身心疾病≠心身疾病 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这两个医学术语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对广大老百姓来说或是对于一般的当事人来说,这两个概念完全是一样的。为提供求医之便,有必要加以说明。 人类的疾从心身因果关系上看,可以有四种,但就病变实质而言,则有两类: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中又可分为心身疾病和非心身疾病。精神疾病分为精神病,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心身疾病与身心疾病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它的研究、处理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改变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这些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的社会认识无关,也与当事人对自我的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 心身疾病则是另外一回事,其“发病”的过程正好与身心疾病相反,心身疾病是由于当事人对于发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各类事件的价值观发生冲突,而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发生了改变,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心理状态的不平衡最终又影响了身体的生理变化,出现了心身转换。如:癔病、心因性阳痿、强迫行为等等。人们为什麽容易将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混为一团呢? 身心疾病≠心身疾病 一是、因为身心疾病也会出现精神问题,如医学上说的神经系统损伤所具有的精神现象,有的时候,这些人具有的精神现象与正常人精神不佳时的情况相类似,例如:好发脾气、不理人等。患身心疾病的人还有一个特点,是由于无法摆脱自身生理上的痛苦,所以就对自身的人格产生否定的认识,此时,病人的精神表现同心身疾病当事人的精神表现就似乎是分不开的了。 身心疾病≠心身疾病 二是、患“心身疾病”的当事人因社会刺激和自我意识问题而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的时候,也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其他生理系统损伤病变时相似的生理痛苦,当事人这个时候真的感到自己生“病”了。据统计,综合医院有近30%的患者是这一类“病人”其中癔病是最有代表性的。 身心疾病≠心身疾病 三是、心身疾病、身心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按照中医学的说法:心身疾病为先郁而后病,身心疾病则先病而后郁。心身疾病治疗上可选用疏肝解郁法,行气宽胸、安神定志等法。西医一般用谷维素、维生素B1或小剂量安定药物。对身心疾病则以治疗原发病灶为主,同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心理上的疏导。 三、心身疾病应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这样的事。当人们从事某些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阻力或遭受干扰等而失败时,会表现出苦闷、忧伤、悲哀、愤愤不平等异常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给人心理上的打击,同时也影响到人体生理功能失调并导致疾病。 这样的疾病,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必须配合思想工作、心理咨询、行为指导,“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再拟适当方剂治疗。由此可见,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都必须诊断明确,实施合理的康复计划、对症下药。患者则应豁达、乐观地对待疾病,与医务人员紧密配合,才能药到病除,早日康复。 心身同治的关键 心身同治的关键是治疗上应该面对“病人”而不只是“病”。“病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处在不同的环境下,更有其个性和心理特征。所以应克服单纯强调生物因素的弊端,须懂得考虑患者所处的环境条件,抓住就诊中陈述的生活事件,再按照病人的心理特点和情志状态来施行心理治疗。 一语道破病人的顾虑 临床实践表明,医生的语言是良好的安慰剂,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研究和理解各种病人形形色色的心理后,善于一语道破病人的顾虑,让病人茅塞顿开,心情舒畅,有些症状随之缓解,这样的病例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专家们认为:单纯的药物治疗乃至手术治疗都很被动,医生与患者的对话逐渐消失是错误的,应注重就医心理、正常用药、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并呼吁医患之间应该敞开胸怀畅谈,面对临床检查必须慎重。 身心同治、治心育人 高尚的医德有助于为病人除病祛苦、排忧解难,也是医生自己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表现。正确掌握病人的心境,合理疏导,这是医生的职责。医生的意志、情感、神态和品质等都对病人的身心起着重要影响。古代医家十分注重医德,药王孙思邈曾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窬于此。”“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医德,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有启发、教育病人的作用。出自医生口中一席热情的话,可以暖人心,使病人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一个感人的行动,可能使患者加深对医生的理解和信任,并主动配合治疗,从而产生良好的医疗效果。身心同治、治心育人是古代医家普遍重视的,因为他们深知其中的奥秘。 经济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