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实录: 上课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大家知道康桥在什么地方? 生:英国 师:英国的什么地方? 生:剑桥 师:剑桥大学是英国的学术中心,也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师:为什么说再别康桥?(展示图片并讲解)既然是“再别”,当属第二次离别。徐志摩先生生前曾三次到过康桥,第一次是在1920——1922年游学于此,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二年半的时间,回国前夕写下诗歌《康桥,再会吧》表达对康桥的眷恋之情;第二次,1925年诗人再次来到康桥,回国时创作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旧梦重温,见到这里的一草一木,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师:那学习这首诗歌,除了了解这些背景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写这首诗的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学生交流) 师补充:生读大屏幕上的介绍:徐志摩,浙江省海宁人。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发表诗作.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月派创建于1923年,地点在北京,创始人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此诗派也被称之为新格律派,讲求诗的格律。此诗派著名的艺术主张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再别康桥》是”三美”原则的充分体现.。 为此,我们确定了今天学习的两个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二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首先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初步把握诗歌的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师 :读过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下面字音你注意到了了吗?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生:读 师订正并出示答案 河 畔(pàn ) 荡 漾(yàng) 青 荇( xìng) 榆 阴( yú) 揉 碎( róu) 浮 藻(zǎo) 长 篙(gāo) 漫 溯(sù ) 斑 斓(lán ) 笙 箫( shēng xiāo ) (提示:有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都要拿起笔来记到书上) 师:读准了字音,有哪个同学把这首诗读一下 生:(举手)读课文 (掌声) 师:(对读书的学生)你的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你自己感觉这首诗要读好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生:应该把握作者的情感,带着感情去读;再就是诗歌有韵律美,读的时候把握好语速 师:非常好,请坐! (问其他同学)你感觉她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的优点是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有感情的读课文,而且读出了其中的抑扬顿挫。但我感觉她有些地方读得快了些 师:那你觉得那些地方应该读得慢一些呢? 生:比如说“寻梦?撑一支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师:不错。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她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在我的心头荡漾”她读成“在我的心上荡漾了” 师:很好,听的很认真!要读准,一个字都不能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这首诗很抒情,应该再读得缠绵一些。 (有学生点头,有学生笑) 师: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这种理解给我们大家读一遍呢? (生有感情的读诗歌)(掌声) 师:(问一个学生)你点评一下。 生:虽然声音小了一点,但更让人感觉到一种依恋的情感这点很好!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 生:(犹豫)我感觉我还没有把握好作者的情感 师:哦,这不要紧,我们才刚刚接触这首诗,我相信我们学完这首诗后你会读得很好的,先请坐!同学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读这首诗,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小声地模仿 (听录音) 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那你感觉录音和我们自己读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生:他自己都投入其中了,而且不仅声音有起伏变化,感情也在变化 师:感情在变,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先看第一小节,(大屏幕展示)请大家齐读这一节 生:(齐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师:认真看第一小节,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生:用叠词 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是“轻轻地”? 生:我感觉是不是作者怕惊动了康桥,所以用“轻轻地” 师:那我们再思考,为什么又怕惊动了这个地方呢?我们不妨作一个假设,如果在一个闹市里,我们是不是还害怕惊动了这个地方? 生:(摇头)不会 师:那说明这里—— 生:(齐声)安静 师:是啊,因为如此安静所以作者“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那仅仅因为“安静”吗?是不是还透露出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我感觉还表现作者的万千离愁, 师:他愁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