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很好地处理了历史小说中,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清代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这显然是用史家的眼光来指责文学作品。不过,“七实三虚”却符合《三国演义》的实际,代表了历史小说的特征。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因为它毕竟是“历史”小说。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这段三国纷争就基本符合历史记载,书中的三大战役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事,作品中的人物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可以说正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则是指作者基于一定的思想观念和美学理想,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断,并辅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相比之下,只要在主旨明确的前提下裁剪适当,“七分实事”不难做到,而“三分虚构”则相对困难。如何使作品既不影响基本史实,又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确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明清时期的许多历史小说,要么写得太实,成为通俗化的历史;要么太虚,与神魔小说、英雄传奇小说难以区分。“全实则死,全虚则诞”。只有像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样,虚实结合,处理得当,才能成为艺术精品。 《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正史、野史的各种材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比如,“失街亭”和“斩马谡”正史有载,是诸葛亮失误的例证,而“空城计”只见于裴注所引的“郭冲三事”,而且与前二者毫无联系。《三国演义》巧妙地把“空城计”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这一神来之笔,不但淡化了诸葛亮用人不当所造成的严重错误,而且还使“失、空、斩”成为历史上大智大勇、料敌如神的杰出才智的浓缩和典范,成为戏曲舞台上至今盛演不衰的火爆剧目。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极为有用而正史又没有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如“桃园三结义”、“关张古城会”、“蒋干盗书”、“借东风”、“华容道”、“孔明吊丧”、“五丈原禳星”等等,都是以民间传说为蓝本进行创造的结果,都成了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精彩部分。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史书的个别事件加以改动构成新的情节。如关羽“单刀赴会”,《三国志·鲁肃传》的记载是双方“单刀俱会”,结果是刘备一方让步。裴注引《吴书》的记载则是鲁肃冒险赴会,义正词严而使“羽无以答”。《演义》则采用了关汉卿《单刀会》杂剧的情节,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再如,史书记载张辽主动投降曹操,《演义》则改为他被俘后拒不投降,经刘备、关羽说情,才被曹操义释,这就为后来关羽在土山接受张辽劝降埋下伏笔。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却移到了张飞头上。这样,既突出了张飞爽直鲁莽的性格,又不致损伤刘备“仁君”的形象;斩华雄的本是孙坚,小说改为关羽,于是衬托了关羽的神勇;“草船借箭”本是孙权赤壁之战后第三年在濡须所为,小说变为孔明借箭,以描绘孔明的神机妙算。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就是把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渲染铺叙,成为文学佳作。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写了在徐庶推荐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2字。但小说却挥洒笔墨,驰骋想象,尽情渲染,把这段故事写得曲折丰满,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极富艺术感染力。再如“赤壁之战”,《三国志》的记载也非常简略,到了小说中,作者却以八回的篇幅,把这一历史故事渲染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二、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三国演义》“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人众事繁,矛盾复杂。但却组织得有条不紊,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它把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书约可归纳为五条线: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在魏蜀吴三线中,尤以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全书主干;在写魏、蜀两方时,又以蜀汉的故事为重点。在写蜀汉时,则以诸葛亮为中心,诸葛亮的故事在全书中占了近70回。在写诸葛亮时,以隆中决策为关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以浓墨重彩描绘的隆中决策是全书的主脑,“其余枝节,皆从此生”。诸葛亮在开头所分析的形势,从董卓谈到曹操、孙权,实际上就是小说前7卷(即前35回)情节内容的概括;诸葛亮出山后的主要故事,就是隆中决策的具体演绎;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则是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