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璀璨和古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影响深远
【创新体验】 (提升做题能力!) 1.(2012·南通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选C。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关于“朱方之县”即后来的丹徒县的记载,说明公元前544年已经有了县级辖区,这是郡县制的雏形。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初年,排除D。答案为C。 2.(2012·海淀模拟)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初郡国并存制的理解。从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造成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A项符合题意。 主题:“千人争抢一岗位”,公务员考试火爆 【话题关注】 (链接生活实例!) 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报道, 4月22日,2012年四川省属事业单位(上半年)公务员招考在成都举行。从省委组织部获悉,本次省属事业单位招考共设招考职位316个,拟录用名额489人,应考人数13615人,报考人数与录用名额比为28:1。竞争最激烈的是省国土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文秘职位,1273人争一个录用名额,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热点话题高考链接 同样,海南、云南、浙江、湖北等省份也都出现了公务员招考火热的局面,出现了千人争抢一岗的现象。甚至浙江公务员考试中,共青团杭州市下城区委“干事”一职计划招考1人,结果吸引了2073人报名,成为最热门的岗位等。从现实的公务员制度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将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进行对比,从内容、形式、特点及利弊等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解古代科举制等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的做法及思路对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借鉴意义,认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的重要性。这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要热点之一。 【链接考点】 (打开思维之窗!) 古代中国选官与监察制度的演变 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演变 (2)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②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2.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1)演变:①秦朝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②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③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效。④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 (2)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政府加强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典题例证】 (寻找高考足迹!) (2012·高考江苏单科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2: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
文档评论(0)